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摘要】:目的 调查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护理硕士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对护理学硕士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今后开展护理学硕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国内12所高校的2008、2009、2010级全日制护理硕士生为研究对象。同时将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中9所高校的医学硕士207人、6所高校的非医学类硕士204人、河南省的本科护生449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调查工具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及一般情况问卷。数据资料使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二元逻辑回归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等。 结果 1.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现状 1.1共发放问卷288份,回收有效问卷273份,有效回收率94.79%。SCL-90总分90-275,平均(122.85±35.86),中位数112;总均分1.00~3.06,平均(1.37±0.40),中位数1.24;以总分≥160为心理健康检出阳性,检出率为12.45%;任一因子分≥3者检出率为6.23%;以任一因子分≥2为检出阳性,各因子阳性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强迫18.68%,抑郁14.65%,人际关系敏感12.45%,焦虑12.45%,敌对11.36%,其他9.16%,偏执6.96%,恐怖6.59%,精神病性6.59%,躯体化5.86%。 1.2护理硕士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本科护生;焦虑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评分均低于青年常模;偏执因子评分高于医学硕士,SCL-90总分及其他9项因子评分均低于医学硕士;躯体化、强迫症状因子评分低于非医学类硕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高于非医学类硕士,其他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以一般情况资料做单因素分析显示: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年龄组、婚姻状况、学费来源、工作经验、父母学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来源地、年级、生源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2.1护理硕士生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与社会支持总分之间;躯体化与客观支持之间;抑郁与主观支持之间;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与支持利用度之间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其余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与解决问题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5),其余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组、学费来源、解决问题、自责4项进入SCL-90总分的回归方程;解决问题、自责进入躯体化因子回归方程;解决问题、自责进入强迫因子回归方程;父母学历、解决问题、自责进入人际关系敏感回归方程;解决问题、自责进入抑郁因子回归方程;学费来源、自责进入焦虑因子回归方程;自责、退避进入敌对因子回归方程;自责进入恐怖因子回归方程;自责进入偏执因子回归方程;解决问题、自责、幻想进入精神病性回归方程;解决问题、自责进入其他因子回归方程。 3.护理硕士生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 3.1社会支持总分24-56,平均(40.18±6.08);客观支持3~17,平均(9.44±2.94);主观支持13-32,平均(22.32±3.66);支持利用度5~12,平均(8.43±1.62)。与医学硕士和本科护生相比,护理硕士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及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评分较高,与非医学类硕士相比,护理硕士生的客观支持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在不同年龄组、工作经验、年级、来源地、生源、独生子女、婚姻状况,学费来源,父母学历等方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2护理硕士生社会支持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进入社会支持总分回归方程的有:来源地、婚姻状况、学费来源、父母学历,可预测社会支持总分12.90%的变异量;进入客观支持回归方程的有:学费来源、父母学历、工作经验,可预测客观支持7.70%变异量;进入主观支持回归方程的有:独生子女、婚姻状况、学费来源,可解释主观支持13.20%的变异量;进入支持利用度回归方程的有:学费来源,可预测支持利用度2.20%的变异量。 4.护理硕士生的应对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 4.1护理硕士生应对方式各维度的评分分别为解决问题(0.87±0.12);自责(0.42±0.35);求助(0.72±0.20);幻想(0.56±0.28);退避(0.50±0.29);合理化(0.52±0.26)。解决问题、求助2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医学硕士,应对方式问卷的其他4个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医学硕士;自责、求助2维度评分低于非医学类硕士,幻想维度评分高于非医学类硕士;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本科护生;应对方式在有无工作经验、父母学历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2工作经验进入自责和幻想的回归方程,分别预测3.60%和2.20%的变异量;父母学历进入求助的回归方程,可预测其4.20%的变异量。 5.社会支持各因子、应对方式各因子对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 应对方式直接对心理健康有影响作用,社会支持通过自责和解决问题间接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结论 1.护理硕士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比医学硕士、本科护生、全国青年常模、全国大学生常模好,但与非医学类硕士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中的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4个因子的症状检出率较其他因子高。有6.23%的护理硕士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 2.学费来源、自责是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年龄组、解决问题是其保护因素。 3.护理硕士生社会支持系统整体上优于医学硕士、非医学类硕士和本科护生。护理硕士生的应对方式比医学硕士、非医学类硕士和本科护生成熟。 4.应对方式直接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社会支持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5
- 引言15-18
- 1 研究背景及现状15-17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17-18
- 对象与方法18-21
- 1 研究对象18
- 1.1 样本量的确定18
-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18
- 2 研究方法18-21
- 2.1 调查工具18-19
- 2.2 数据的统计和处理19-20
- 2.3 质量控制20-21
- 结果21-47
- 1 一般情况资料21-22
- 2 护理硕士生的心理健康现状22-27
- 2.1 护理硕士生SCL-90各因子评分情况22-23
- 2.2 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状况(SCL-90)与相关群体的比较23-27
- 3 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27-35
- 3.1 护理硕士生SCL-90总分及其各因子单因素分析27-30
- 3.2 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30-31
- 3.3 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31-35
- 4 护理学硕士生的社会支持现况及其影响因素35-40
- 4.1 护理硕士生社会支持现况35-36
- 4.2 护理学硕士生社会支持单因素分析36-39
- 4.3 护理硕士生社会支持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39-40
- 5 护理硕士生的应对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40-42
- 5.1 护理硕士生应对方式现状40-41
- 5.2 护理硕士生应对方式的单因素分析41-42
- 5.3 护理硕士生应对方式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42
- 6 社会支持各因子、应对方式各因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42-47
- 6.1 社会支持各因子、应对方式各因子对SCL-90总分多元逐步回归43
- 6.2 应对方式的中介效果分析43-45
- 6.3 应对方式各因子对社会支持各因子多元逐步回归45
- 6.4 社会支持各因子对应对方式各因子多元逐步回归45-46
- 6.5 社会支持各因子、应对方式各因子对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模型46-47
- 讨论47-56
- 1 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现状47-52
- 1.1 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与常模比较47
- 1.2 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与相关群体比较47-48
- 1.3 护理硕士生主要心理问题48-52
- 2 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52-54
- 2.1 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52-53
- 2.2 年龄与学费来源对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的影响53-54
- 3 建议54-55
- 3.1 构建护理硕士生心理沟通的网络平台54
- 3.2 举办内涵丰富的护理硕十生“沙龙”54
- 3.3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54-55
- 3.4 建立护理硕士生社会实践基地,提供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55
- 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5-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1
- 综述61-71
- 参考文献67-71
- 附录71-79
- 个人简历79-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勇;;谈高职专科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才智;2011年17期
2 方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3 葛娟;;学业不良中学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和年级特征研究[J];学周刊;2011年29期
4 邵彩玲;李佳;;农村籍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困境与对策[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5 阮鲁君;张林;李文涛;;自我和谐在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6 侯舒艨;袁晓娇;刘杨;蔺秀云;方晓义;;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7 庞英;洪炜;赵楠;印江;;高中生的自我认知在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8 师宝萍;;学报编辑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5期
9 尹绍清;;古代中国人心理健康维护的社会性支持与自我支持的方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刘向阳;关素珍;郑平;葛华;刘继文;;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淑芳;;老年患者的心理康复与社会支持[A];全国第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孙淑敏;;社会支持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影响的对照研究[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谢晓丹;邵彩霞;;衢州市公安民警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沈永健;吕航;肖海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吴汉荣;肖海雁;;高中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爱学;谢建平;苏雅芳;张盛杰;江爱玉;;海洛因依赖者社会支持与社会功能缺陷的相关分析[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马艳;;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贺葵;官德荣;;肾移植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赵霞;邹泓;;对社会支持的归因与初中生主观感知的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津中天职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李军;社会支持可以帮助“老知青”减压[N];健康报;2009年
2 记者 王龙;全社会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N];安阳日报;2010年
3 孙央丽 本报记者 朱谦;女性教育需要社会支持[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郭虹;社会支持是民生重建的重要力量[N];四川日报;2010年
5 张瑜;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N];晋中日报;2010年
6 山东省新泰市统计局局长 韩国强;加大普法力度 让社会支持统计[N];中国信息报;2000年
7 曹爱生;博物馆培育社会支持力市场的困难与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颖;灾后心理重建 社会支持最重要[N];科技日报;2008年
9 高原;灾后心理重建——社会支持最重要[N];中国社会报;2008年
10 周学馨;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理论建构[N];中国人口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雷俊;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夏瑛;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谢日华;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神经递质及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黎春娴;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及其对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6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8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宋剑锋;湖北省城乡居民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宁丽;社会环境与遗传交互作用对不同程度心理应激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宏艳;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李蕊;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3 刘素花;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2年
4 王红蕾;洪灾对受灾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与社会支持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徐晓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魏金明;福建省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7 陈秀梅;初中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律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D];吉林大学;2008年
9 雷生;高校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万煜;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63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6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