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走向会通的萌发与滥觞:吴宓早期教育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8-01-14 00:31

  本文关键词:走向会通的萌发与滥觞:吴宓早期教育思想探析 出处:《江苏高教》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吴宓 新文化运动 教育思想


【摘要】:梳理分析吴宓在清华学校和留美及回国初期有关教育问题的论述,可见其很早就注意到新教育必须有系统有精神,并提出造就新教育应采撷中西传统文明之精华;希望借鉴美国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正确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这些基本观点为吴宓长期从事比较文学教育、坚持十一年主办《学衡》杂志、筹建清华国学研究院、培养"博雅之士"提供了精神支撑,为后人理解其厚实的大学教育思想揭示了源头,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Abstract]:Combing and analyzing Wu Mi's expositions on education in Tsinghua School,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return to China, it can be seen that Wu Mi noticed early on that the new education must be systematic and spiritual.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should be adopted to bring up new education. I hope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American neo-humanism and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hese basic viewpoints are Wu Mi's long-term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ducation and his 11-year hosting of Xueheng magazine.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singhua National Studies Research Institut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Boya Scholars" provide spiritual support, which reveals the source for the future generations to understand their profound idea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which is still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da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吴宓大学教育思想研究”(07SJD880004)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吴宓(1894-1978),字雨僧,陕西泾阳人,我国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比较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先驱。早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17年赴美国留学,1921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筹建了著名的清华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羡林;;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国史料[J];文史知识;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素霞;;对地方高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理论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李帆;刘师培与北京大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葛宏,吴宝晶,王少英;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与内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张洁宇;;文学的疆域——陈平原学术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闫玲玉;;试论我国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的构建[J];成才之路;2010年27期

6 吉冬梅;;中国近代男女教育平等思想的理论来源和社会条件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刘志文;;学术自主、文化自觉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自主发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孙媛;;吴宓的红学研究与现代小说批评的新进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孙媛;;吴宓与《学衡》:整合的文化现代性理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黄莉;;在“两课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的可行性探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礼鑫;;激励与约束制度重建中的“改革徘徊”——以北大人事制度改革为个案的研究[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王礼鑫;周捷;;北大人事制度改革始末与争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4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5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8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惠娟;《东方杂志》与民国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正霞;现代大学学术制度的文本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3 田蕾;蔡元培报刊宣传活动及其新闻学说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4 彭莉娜;王瑶现代学术思想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5 李静;蔡元培的教育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6 徐秋玲;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现代大学理念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立莎;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资助管理与评价方法[D];天津大学;2010年

8 赵敏;民国时期高校外文系的英国文学教学实践与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嘉怿;论白璧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及其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马宁;《大学》伦理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志明;十年后我们如何当老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年04期

2 曾飚;;非主流教育走近我们[J];中关村;2003年04期

3 董益龙;;探寻鲁迅“立人”教育思想的形成[J];考试周刊;2008年51期

4 牛白琳;;浅析蔡元培与张之洞教育思想之异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0期

5 王义全;周珊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教育[J];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6 谭红;;吴宓与胡适教育观之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郑淑芬;宋伟;;孙中山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发展的多维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3期

8 田依白;;不同的阅历 相似的思想 多样的启示——吴宓与钱穆教育观之比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高山;;从北大改造看蔡元培的教育思想[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Z1期

10 张海育;;蔡元培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轩辕轲;;陈亮事功之学的教育思想简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赵蒙成;;斯宾塞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方晓东;;希腊化与罗马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覃壮才;;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演变模式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知义;;哲人其萎 思想长青——浅谈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孔令琼;;论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中的和谐要义[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德安;;大同思想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是汉儒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杨卫明;;简论墨家教育思想的实践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剑萍;;左宗棠教育思想散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张兰馨;;孙中山教育思想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康丽;时代呼唤教育家办学[N];中国教师报;2007年

2 记者 单宇;魏书生教育思想润“英才”[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3 柳斌;改革创新,笃学践行[N];中国教师报;2008年

4 陈厚丰 罗仲尤;为人民服务:教育思想理性回归[N];光明日报;2003年

5 沈剑平邋袁文辉 谢东海;儿童个体差异正被有意无意忽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国务委员 陈至立;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 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柴时钟;校长教育思想对学校的作用[N];湖北日报;2007年

8 湖北省公安县甘家厂中心学校 陕声祥;思想有多远 就能走多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常征;校长与学校的兴衰[N];吉林日报;2006年

10 云南省会泽县梨园乡中心学校校长 付飞;校长要有自己的讲话风格[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向荣;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徐湘荷;生态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浪;新国文·新文学·新国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丽英;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齐旭东;论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肖丽群;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韵;王韬的教育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6 张广明;刘基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文军;《论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8 周泉;鲁迅儿童教育思想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蒲自林;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张梅;邓小平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改革[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21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21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7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