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小班化教育探索——天津市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8-01-14 07:30

  本文关键词: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小班化教育探索——天津市的实践与思考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素质教育 小班化教育 天津市


【摘要】:正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从1997年开始,天津市在小学开展小班化教育试点。全市18个区县300多所学校参加了试点。2001年,天津市从试点逐步推广小班化教育,并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共同成立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追踪研究"课题组。2006年,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总结前一阶段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经验,结合当时生源回落的实际情况,以文件形式在小学全面推行小班化教育。在接下来开展的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天津市将班容量作为现代化建设标准的重要指标。
[Abstract]:Positive and small class education is a small class siz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organization. Is the world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generally adopted the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l. Since 1997. Tianjin carried out small class education pilot in primary schools. More than 300 schools in 18 districts and counties participated in the pilot. In 2001, Tianjin gradually promoted small class education from the pilot. And by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and the scientific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jointly established "small class education experiment tracing research" the research group. 2006, in speeds up th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process. Tianjin Education Commission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of the previous stage of small class education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cline of students at that time. Small class education is carried out in primary schools in the form of documents. In the following work of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schools, Tianjin regards class capacity as an important index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standards.
【作者单位】: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从1997年开始,天津市在小学开展小班化教育试点。全市18个区县300多所学校参加了试点。2001年,天津市从试点逐步推广小班化教育,并由教育行政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丹枫;;关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J];中学教育;2002年05期

2 鲁薇;;素质教育不应让家长和孩子感觉越来越苦[J];北京观察;2011年07期

3 ;素质教育提升内涵 特色兴校谋求发展[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06期

4 王丽;;1934年的素质教育[J];教师博览;2011年09期

5 朱家存;;融合与超越:人本主义教育与素质教育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12期

6 徐歆;;班主任工作中的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7 马立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路径选择[J];才智;2011年18期

8 朱高峰;;素质教育与沟通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9 姜瑞强;;试论素质教育中的教师素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0 张莹;刘波涛;;制约素质教育推进的因素分析[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红文;张海燕;符宝敏;;目标教学法与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郭永江;;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素质教育效能[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3 李培军;;改革教学方法 抓好素质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4 韩柏春;李伟达;何东;;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孙盘龙;王桂君;贾桂芝;锁向花;;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6 高兵;;人本主义教育与我国素质教育对比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7 马淑红;;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几点思考[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8 王宽明;刘静;;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洁;梁果林;;开展素质教育 培养跨世纪人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10 孔德宏;;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戚业国;素质教育就是关心“才艺”吗[N];烟台日报;2008年

2 乐言;2020年南京将全面推广小班化教育[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本报特派记者 王强;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N];吉林日报;2009年

4 程武;素质教育不能总是喊口号[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5 孙冬怀 记者 于洪全;西岗区小班化教育成果在全市示范[N];大连日报;2009年

6 魏饴;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N];光明日报;2009年

7 李震 耿蕾;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N];宜兴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杨明方 姜泓冰;4问 素质教育,何以年年提年年缺[N];人民日报;2009年

9 苗苗;素质教育不光是唱歌跳舞[N];山西政协报;2009年

10 记者 侯国胜;素质教育应首先从教改抓起[N];商丘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曙婷;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过广宇;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个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薛晓阳;学校制度情境中的学生道德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汤林春;学校效能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德龙;主体性教育督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2 于希山;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金荣;政策网络视野下的中国素质教育政策过程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4 张丽;幼儿园建筑空间布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隋文慧;以人为本 以美育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丽娜;素质教育条件下的隐性德育课程开发[D];广州大学;2007年

7 张婧;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李玉泉;适应素质教育的城市小学校室内教学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子轶;大美育观背景下的教师美育能力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彭卓;对我国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两难”问题的分析和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22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22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4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