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称化教育路径——势科学视角
本文选题:势科学 + 对称化教育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摘要】:从势科学视角来看,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是有效地生产教育信息量、营造教育信息势。而对称化教育,即"感性与理性的对称"、"理论与实践的对称"、"直觉与逻辑的对称"、"知识与抽象的对称"、"学习与探索的对称"和"系统性学习与渗透式学习的对称"的教育,则是生产最大教育信息量、营造最大教育信息势的根本路径。
[Abstract]:From the view of potential science ,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o produce the information of education effectively and to create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potential . The symmetric education , namely , the symmetry of sensibility and reason , the symmetr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 the symmetry of knowledge and logic , the symmetry of learning and exploration and the symmetry of systematic learning and penetration learning , is the fundamental path to produce the maximum amount of information and create the maximum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potential .
【作者单位】: 西京学院管理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信息人管理学——势科学视域中的管理动力学》(项目编号:09XJA630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众托;;创建知识系统工程学科[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2期
2 李德昌;;管理学基础研究的理性信息人假设与势科学理论[J];管理学报;2010年04期
3 李德昌;张守凤;;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势科学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8期
4 李德昌;;势科学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及理论模型[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5 李德昌;;势科学视域中的信息力学——信息时空与信息力学[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荣;;新形势下高校管理艺术与方法之我见[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2 李建中;;基于知识管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09期
3 李德昌;;势科学管理理论对于中国管理的实践价值——理性信息人假设的完备性视角[J];管理学报;2010年11期
4 李德昌;;中国管理情境下的势与复杂——势科学视角[J];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5 李德昌;;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评价机制与评价原则——势科学视角[J];管理学报;2011年05期
6 杨善林;黄志斌;任雪萍;;工程管理中的辩证思维[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2期
7 李德昌;张守凤;;基于信息本质的不确定性机制的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及评价——势科学视角[J];管理学报;2012年08期
8 李德昌;;教育学理论逻辑缺失的误导与信息势规正——势科学与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之四[J];教学研究;2010年05期
9 李玉华;罗能勤;杜晓燕;;市民社会的生成机制与政治国家的权力制衡[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柯青;沈惠敏;;论企业协同知识管理系统的CAS理论观[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德昌;;系统不确定性的势科学机制及其应对战略[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德昌;;管理信息势与管理的不确定性——势科学理论视角[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系统管理与复杂性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李德昌;;人才素质与创新创业的战略研究——势科学视角[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建君;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光磊;知识转移视角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柏菊;企业高管直觉决策与企业知识管理的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子兮;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锡龙;势科学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零售团队建设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德昌;;势科学视域中管理系统的逻辑机制——从整体直觉到逻辑演绎的中国管理学研究[J];管理学报;2008年06期
2 高隆昌;李伟;;管理二象对偶论初探[J];管理学报;2009年06期
3 王姝;网络空间人的自我异化问题刍议[J];理论界;2005年02期
4 李德昌;信息化时代的逻辑结构——社会群[J];理论界;2005年02期
5 李德昌;;信息人与不确定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李德昌;;势科学与现代教育[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李德昌;田东平;薛宇红;;素质与序秩——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教育学原理探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8 卢光明;杨树芳;;信息的意义指涉与信息社会人类的命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丽红;;关注农村教育发展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中国农村教育改革30周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1期
2 范柏乃;姜展鹏;江蕾;;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软科学;2007年05期
3 З·Ю·戈卢比娃 ,Н·Г·奥斯特罗莫娃 ,杨进发;美国的教育改革及教育质量[J];中国教育学刊;1991年02期
4 ;教育改革——世界关注未来的焦点[J];上海教育;2006年Z1期
5 白雪云;;深化教育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景海河;李广影;董连成;;建立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5期
7 马新宏;金红;;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09期
8 徐文峰;宋仲容;廖晓玲;;突破型质量改进模式与高校教育质量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余逸群;国外师范教育的改革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10期
10 李白茵;;越南的教育[J];东南亚纵横;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玮;;美国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中等教育改革指导思想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秦行音;;对教育质量的国家控制——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与评价的历史与现状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宋玉岫;;发扬光大陶行知教育思想 深化我省农村教育改革——在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上的讲话[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胡淑云;;宋代教育改革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胡国柳;张长海;吴顺祥;;基于职业成长视角的会计本科教育改革设想[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薛高阜;邵世雷;;高等教育质量观探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陈传锋;许净露;金一波;;恢复高考30余年来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历史回顾与思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关于深化农村(成人)教育改革,推进北京市农业现代的调研报告[A];北京市农民教育研究报告[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勾六零;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N];大理日报(汉);2006年
2 本报评论员;重质提效 以质求存[N];楚雄日报(汉);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玉兰;力求形成一个真正管用的纲要[N];光明日报;2010年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年
5 俞e恰√瘴,
本文编号:1768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76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