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民间教育公益团体的兴起
本文选题:社会转型 + 民间教育公益团体 ; 参考:《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4期
【摘要】:社会转型已让当代中国教育领域新生许多社会力量,其中包括教育理论界与决策层尚未正视的民间教育公益团体。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民间教育公益团体通过自觉分担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改革重任,已经成为一股能够优化社会转型、推动社会进步的民间教育改革力量。促进民间教育公益团体发展,提升其社会转型价值,不仅需要民间公益教育团体自身健全组织结构与运行,更需要国家采取有效的政策行动,改善民间教育公益团体的体制发展空间,以便形成更多有利于优化社会转型的民间教育改革实践。
[Abstract]:Social transformation has given rise to many new social forc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cluding non-governmental educational public organizations that have not yet been faced up to by educational theorists and policy maker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through consciously shar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non-governmental educational public interest groups have become a force of folk education reform that can optimiz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educational public welfare groups and enhance their social transformation value,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them to improve their ow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but also for the state to take effective policy actions. To improve the system development space of the non-governmental education public organizations, so as to form more folk education reform practic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optimizat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5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鲁洁;应对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罗生全;靳玉乐;;社会力量:课程变革的第三领域——一种基于课程权力的有效参与[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1期
3 张莉,风笑天;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的兴起及其社会功能[J];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4 林尚立;王华;;创造治理:民间组织与公共服务型政府[J];学术月刊;2006年05期
5 刘平;;新二元社会与中国社会转型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娣娜;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哈丽云;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3 赵宁;当前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4 兰玲,李华,张旭东;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及其走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李勇军,路金亮;西方第三部门的兴起及其对我国发展第三部门的启示[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朱曼;大学通识教育的文化困境与会通创新方式[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11期
7 管健;李强;;第三部门与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以受歧视和污名人群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1期
8 申毅;非营利组织兴起的经济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陈兴德;从“反殖民”到“自我殖民”?[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2期
10 冯青来;王坤庆;;我国教育学学科原创性缺失的文化解说[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潘丽霞;;浅论第三部门与社会管理职能[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2 宗传宏;;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控制主体研究[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王志刚;;第三部门免税资格认定之理论探讨[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和荣;风险社会下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建[D];吉林大学;2004年
2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任慧颖;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行动与第三领域的建构[D];上海大学;2005年
4 李永杰;公民社会组织与社会和谐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 翟桂萍;公共空间的历史性建构:上海社区发展的政治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定东;市场渗透中的利益关系协调[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8 李祖祥;控制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甲镛;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研究: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金荣;试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克兢;我国城市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实现途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韦琳;公共管理多元主体间合作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孟庆海;利益冲突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D];郑州大学;2003年
5 邓永芳;现代化境遇中的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荣凤杰;互联网与大学生社会化偏差[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亮;当代中国行业协会与政府互动模式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孙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9 冯明玉;论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D];郑州大学;2004年
10 薛琴;政府与企业以外的行动空间: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启泉;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2 刘云杉;;“人类灵魂工程师”考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3 刘复兴;论我国教育政策范式的转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劳凯声;教育市场的可能性及其限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刘复兴;市场条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安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虞维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2期
8 徐湘林;政治特性、效率误区与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的现实主义理性审视[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9 贺雪峰,王习明;村级债务的成因与危害──湖北J市调查[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10 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立平;晋军;何江穗;;以社会化的方式重组社会资源——对“希望工程”资源动员过程的研究[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燕凌;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书业;;社会转型——学校文化生态建构的背景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790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79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