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学校和班级规模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04-23 22:01

  本文选题:班级规模 + 适度规模 ; 参考:《教育科学论坛》2012年11期


【摘要】:正适度的学校和班级规模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美、日、韩等国相继掀起了一场缩小班级规模的热潮,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要"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这无疑对学校和班级规模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适学人口的减少和师资规模的扩大又为合理调整学校和班级的规模提供了客观条件,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外已有的学校和班
[Abstract]:Proper school and class sca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promoting educational fairness and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t present,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South Korea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one after another set off an upsurge of reducing class size. 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 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promulgated by our country also explicitly proposes that compulsory education should "deepen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mall-class teaching "undoubtedly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study of school and class scale." However, the decrease of the suitable popul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provide objective conditions for the reasonable adjustment of the size of schools and classes, so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use of the existing schools and class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C880034)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闵钰;;多角度考虑缩小班级规模[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2期

2 潘颖;李梅;;班级规模与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6期

3 杨晓霞;郭万利;;学校最适办学规模分析——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4 和学新;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关于我国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1期

5 王鑫;章婧;;西方中小学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燕;我国中小学班级规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鑫;;民办教育投资的收入、成本分析[J];四川有色金属;2009年01期

2 陈西平;高等教育改革不能片面追求“高大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周进军,王小慧;论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4 李彦西;;欠发达省区高教资源整合机制基本动力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何国伟;;教育经济学研究前沿之思——基于教育产权的逻辑起点[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王燕;论职业教育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促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赵丽然;刘腾;;简论教育技术能力在院校人力资源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01期

8 邱兴平;建立“学校经济学”之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9 姜颖;祁晓;;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的内部因素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苗耀华;廉俊颖;;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文静;;近年来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评述[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永春;;职业技术院校效能初论[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连仙枝;;浅谈中国高等教育的收费问题[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雪娟;陈永康;;山西省普通高校物力资源利用效率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胡春梅;;山西省普通高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梁彦;陈平水;;山西省普通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石邦宏;;经济理性驱动下的中小学教师流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李建忠;;我国高等教育个人需求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刘玉;;县际义务教育均衡指标及其测算方法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吕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凤兰;湖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葛广昌;高等教育品牌营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惊涛;基于DEA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贾真真;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政府投入的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淑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董欢;基于信息相关的两种教育成本计量及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魏晓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分担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曾三科;基于预算过程的某高校财务控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路同;基于专业发展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海弘;班级规模变小,学生成绩更好?——美国对缩小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之关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2 金传宝;美国关于班级规模的实验与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薛国凤;关于中美两国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4 陶西平;正视“大班化”走向[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05期

5 潘颖;李梅;;班级规模与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6期

6 陈明丽,许明;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常江;试论现代教学条件下的班级规模[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冯丽雅;大、小班课堂教学中教育机会均等的比较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谌启标;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美国“CSR计划”实施述评[J];教学与管理;1999年10期

10 尤秀;美国班级规模成本与效益研究及启[J];教学与管理;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蓉;;一场关于班级规模的讨论[J];江西教育;2005年22期

2 肖川;;班级规模过大的危害[J];天津教育;2011年06期

3 庞红卫;对小班化教育的几点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4期

4 张泽民;;浅议素质教育与班级规模[J];教育革新;2000年03期

5 夏人青;保证师生接触时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年04期

6 王桢;;美国学校班级规模不断扩大,引发教师罢工[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7 陈月茹;;美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7期

8 潘颖;李梅;;班级规模与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陶青;;班级规模作用机制探讨——小班为什么能够促进学生学习?[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10 杨妮萍;;小班化教育的合理性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海平;闵维方;;中国西部教育生产函数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曲正伟;;美国缩减班额计划的实践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翁秋怡;;教育资源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肖均;;民办学校发展新思维[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5 巴东神农溪高中课题组;;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阶段性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杜育红;;学校效率:研究的概念框架与计量方法的进展[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宋宏璋;;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之搭建民办学校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平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王玉];;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20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9 李玉非;;建国初期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回顾与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巴东神农溪高中"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小组;;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范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和学新;班级规模影响教育效果[N];人民日报;2004年

2 卧  松;日本研究发现:21~25人为最佳班额[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 孟斌;13年内郑州还要建215所学校[N];郑州日报;2007年

4 蒋夫尔;乌市旧城改造预留学校用地[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宗博 国文 阳丽 记者 李志强;我省6000万元推进“大班改小班”[N];南昌日报;2009年

6 四川教育学院 张素蓉;布局调整不能只算经济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评论记者 廖述毅 陈健;不能让新居民子女差在起跑线上[N];嘉兴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蒋夫尔;西部地区学校布局调整该怎样做?[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高靓;高素质教师:全世界的稀缺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金添 编译;2007年新西兰五大教育热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彦清;美国微型学校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锋青;教学活动若干环境因子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宏才;小班化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贾月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文雁;小班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朱秀艳;美国小规模学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孟媛;美国小班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庄浩;超大规模改制学校的成因、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范惠众;同一财政主权区域内自由择校和铜陵模式下教育供给的均衡及福利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大春;小班化教学:成因与对策[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93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793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f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