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四维解读
本文选题:思想政治教育 + 本质属性 ; 参考:《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促进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自主建构的社会活动,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从历史溯源、概念抽象、系统视野、哲学分析维度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本质属性,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的另一种思路。
[Abstract]: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social activity which promotes the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and the political nature i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another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re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origin, conceptual abstraction, systematic vision and philosophical analysis dimension.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土木工程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0YJA710055)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佳琪;;基于合成课程的理念,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2 王远;;谈教学结构研究的思想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07期
3 刘清伟;;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特质及其实现[J];学理论;2011年16期
4 陈锡文;;谈“××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9期
5 吴荣超;;性善论思想对现代德育的借鉴意义略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8期
6 邓颖姝;;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教学[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08期
7 郑炎顺;余少华;;试析受教育权视角下的幸福之意[J];职业时空;2011年06期
8 郑亚男;刘永春;;论“以人为本”的实现与德育内在矛盾的破解[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9 周立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要处理好三种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7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朱智贤;钱曼君;吴凤岗;林崇德;;小学生字词概念发展的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2 董宝良;;雷沛鸿的教育本质论及其思想渊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秉翰;;教育解放人——兼议马克思“解放”的一个命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田培树;;浅议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5 孙晓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丹阳市 周竹生;社会与学校的和谐需理性建构[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邱林;教育公益性质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3 屈红梅;学习,快乐一把又何妨?[N];扬州日报;2006年
4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睿;解读“语文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周竹生;有感于李源潮呼吁“要为教育正名”[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6 常征;构建和谐校园[N];吉林日报;2006年
7 记者 蓝旭;把握和谐社会精神实质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N];福建日报;2006年
8 河南省新乡市第五职业技术高中 乔扬眉;如何构建和谐的班集体[N];新乡日报;2007年
9 泰州市第四中学 葛守一;加强制度管理应彰显人文关怀[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10 马晨明;教育产业化≠教育商业化[N];金融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宇;建构数学概念过程中学生心理分析与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建;班级管理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江虹;教师权力的服务性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万山;“教育是什么”的辩证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鲁平;新加坡教育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曹炳志;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琼;师生关系的审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汪菊;课程领导研究:一种综合的观点[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倪修山;教学节奏控制策略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峻;中美校长角色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14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140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