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美的意蕴探析——以数学教学为例
本文选题:教师教学 + 体态语言美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4期
【摘要】: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美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语言美,它与学科之美融合,是教师内在美的流露,是师生互动生成之美。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美不仅仅是一系列表达技巧之美,还是一种微妙而独特的教学美学现象,是一个师生共同经历的美的历程。
[Abstract]:The beauty of teaching body language is a unique beauty of teaching language. It is the beauty of teachers' inner beauty and the beaut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beauty of teacher's teaching body language is not only a series of beauty of expression skills, but also a subtle and unique teaching aesthetic phenomenon, a beautiful calenda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mon experience. Cheng.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分类号】:G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鞠红;论低调陈述的特征和社会心理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杨玲;柯扬茜;;英汉篇章结构直线型/螺旋型批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段晋丽;;医学典籍翻译中的“信”与“达”[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黄慧敏;;成语结构形式的文化意蕴[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金普;;浅谈夸张修辞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郭海威;;散文的想象力——再谈谈董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7 段曹林;修辞方法:典型的与非典型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余权;刘敬;;对《建国大业》全明星现象的“社会表演学”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春泉;基于受话心理的话语节奏调整[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10 张春泉;;《论语》中的复现式话语衔接[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尚川陵;叶洪玉;;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学工;;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肖惠萍;;浅析博客标题语言的基本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成涛;职业美育的价值及其实现初论[D];天津大学;2011年
2 高方;《左传》文学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林印吉;睡莲中的灵晕[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定艾;中学德育“以美育德”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薛猛;张炜小说语言风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兰;论《格萨尔王全传》中谚语的民族文化特质[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付强;文化意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D];长安大学;2011年
5 胡明燕;对外汉语课堂中学生对非语言符号接收效果的考察与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6 缪芙蓉;中学新手—专家型教师课堂情绪工作的比较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7 郑广贵;建瓯民俗事象中的“语言崇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苗晓珍;关联理论视角下《茶馆》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闫璐;从文化语境顺应角度谈英汉翻译[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吴银红;从“三美”角度看《古诗十九首》中叠字的英译[D];中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英;;论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2 袁秋枝;余芳;;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基础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年02期
3 刘君;;教师话语霸权消解途径:转变主体认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4 张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建模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5 胡伟;;浅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6 曹东明;;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1年06期
7 曹文海;邓开礼;;小学课堂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6期
8 赵明珠;刘继平;;动态研磨,架起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桥梁[J];学周刊;2011年11期
9 任亚楠;;浅谈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培养[J];科技资讯;2011年16期
10 马辉;;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桂周;于海波;孟昭辉;;美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短缺困境及其补充策略[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娜;刘景夏;胡冰新;张兆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3 刘善槐;张源源;;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学业成绩问题研究——以西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平野;做有思想的教师[N];天津教育报;2010年
2 王有鹏;教师的修炼:安心·耐心·雄心[N];天津教育报;2011年
3 河南省邓州市一高中 宁玉峰;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N];学知报;2011年
4 王流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N];黔西南日报;2011年
5 泰州市塘湾实验学校 陈松;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N];江苏教育报;2011年
6 江苏省邳州市议堂中学 袁松;浅说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N];学知报;2011年
7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高修岭;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N];学知报;2010年
8 范文菊;谈素质教育下数学教学的改革[N];安徽经济报;2001年
9 张爱华 姚发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数学教学“减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张迁;浅谈教师教学习惯的养成[N];黔西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鸿;教师教学知识的统整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林成堂;教师的感情表演规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翠蓉;小学数学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徐湘;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海燕;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华;数学文化教育的认识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2 吉标;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教学思维方式转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俪嘉;教师课堂理答方式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郭芳;中小学教师教学审美能力发展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黄俊辉;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红梅;表现性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海涛;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晓羽;教师教学自主权及其实现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古丽萍;教师教学思维方式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张金泉;新课改中的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75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7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