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互联网教育的中国样本

发布时间:2018-12-29 17:29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与理念的促进下,互联网教育体系已经在中国的互联网土壤上逐渐生长出自己的枝干和新芽。
[Abstract]:With the promo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concept, Internet education system has gradually grown its branches and buds in China's Internet soil.
【分类号】:G521;F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加厚;;走向信息化教育“云”服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20期

2 李宝进;;应抓住历史性机会[J];中国教育网络;2007年10期

3 陈琦;网络教育要有“服务”意识[J];教育信息化;2005年08期

4 杨柳;郗慧林:中国网络教育第一人[J];中关村;2005年07期

5 张晓洁;;网络教育的渠道价值[J];IT经理世界;2009年01期

6 张倩;网络教学之显性病理分析[J];教育信息化;2005年10期

7 马兰;与中学生谈谈学习方法[J];青海教育;1994年11期

8 李凤平;不要吝啬激励语[J];石油教育;1994年02期

9 ;课堂应变的情绪调控及其心理现象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1995年04期

10 李自璋;课堂起立的教学艺术[J];教学与管理;199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志强;;未来的竞争在课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高海明;梁春秀;;浅谈商品货币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扭曲和结果[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戚玉宝;;什么是健康课堂[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4 邹时炎;;对教育领域学习苏联经验的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刘麟;;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A];2004年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清春;李林华;;让课堂成为教师科学服务的舞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7 吴兰鹰;;教学过程的学生管理[A];北京力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罗小琼;;晚清“士绅”推动下的兴学热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黄清春;李林华;;让课堂成为教师科学服务的舞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王兴华;;“课堂自觉辅导教学”实验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飞 赵秀红;第二代教育科研网让中国互联网研究领跑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余珍;网络教育能否赢得资本青睐?[N];商务时报;2008年

3 ;E-Learning:引发教育领域新革命[N];科技日报;2000年

4 陈壁生;以法制规范教育领域的腐败[N];南方日报;2006年

5 黄丽萍邋邢佰英;网络教育应以超值服务求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8年

6 韩婧;在线培训教育竞争日趋激烈[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7 张理智;构建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的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曹凤娥 祁红 何佳(作者单位系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丰台区石榴庄小学) 陈萍(作者单位系上海北虹中学) 张向阳(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金光小学) 方旭(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鱼台县实验小学) 高兆华(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广饶县花官小学);合适的才是最好的[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焦作市解放区教研室 芦争气;对生命的幽深报以必要的尊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丁小平 练兴凤;等待,课堂将洞开一片美丽的天地![N];中国教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之骐;公共领域中的师生教育话语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冬青;市场引入条件下的政府、学校和中介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郑新华;近代中国教育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振改;教育政策的限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景松;政府职能转变视野中的公共教育治理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芬芬;教师文化的课堂透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晓梅;课程改革中的课堂师生互动[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鹏生;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量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蔡辰梅;课堂德育情境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丽红;课堂生生互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丽;基于网络的班级课堂协作学习研究及其过程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克辛;基于Web2.0的物理自主学习网络社区平台的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洪;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冬梅;论教育惩罚[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95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395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f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