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前校长的应“变”之道
[Abstract]:The first is to ensure adequate funding for genuine basic research; Seco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work with private business and academia to identify areas of technology that are most critical to the national interest. Charles West, the fifteenth president of MIT, has put forward his own values in his annual report. And how to cope with the ever-changing era of technology. The report, first-class 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Rector-the role of MIT and Research Universities.
【分类号】:G4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群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五种类型[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02期
2 杜时忠;卢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基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的必要和可能[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3期
3 纳梅;;教育科学研究类型浅述[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7年Z5期
4 衣俊卿;;论创新困境的教育体制原因[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2期
5 ;2007年度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方案[J];神州学人;2007年05期
6 张日f;寇延;;儿童箱庭作品的基础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3期
7 张楚廷;;教育研究中一个难以无视的问题——教育学最好少说“必须”、“应当”之类[J];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8 吴晓郁;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特色及思考[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01期
9 庞雪群;朱昆;庞晓晴;;论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教师科研素质[J];学术论坛;2006年02期
10 林崇德;;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是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雪信;;浅谈校长的管理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肖川;;校长的职责与境界[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付广丰;;浅谈校长正职与副职的密切协作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基础[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4 朱贤平;;假如我是校长(演讲稿)[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孔棣华;曾桂华;;教师对校长优秀品质的期望[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6 杨树新;;校长是学校的灵魂[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7 朱驰;;谈新时期校长的办学素质[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8 左天玖;;试论如何塑造校长形象[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龚黎华;;“德”、“才”、“绩”与校长威望[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10 刘卫业;;校长的心理品质对教师群体心理的影响[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教育不能老折腾[N];人民日报;2009年
2 深圳大学校长 章必功;深圳教育要防“青年老成”[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段艳霞;校长轮岗制:新瓶装旧酒[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教育:本质应该是什么[N];中国社会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赵小雅;校长们的未来之路:专业化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平;“留洋”校长:办学的新视角新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校长负责制:弊端及改革[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校长眼里的评优机制[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邓凡用;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新型校长[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王力;教师去留谁说了算?[N];南方周末;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教育国际交流:挑战与应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薛晓阳;学校制度情境中的学生道德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宁;地缘与学缘:一九二○年代的安徽教育界(1920-1926)[D];复旦大学;2007年
6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瑛;基于学校发展的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大廷;美国教育战略的霸权向度[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海英;学校组织的行动逻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勤;论校长课程领导的理念与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夏禄祥;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D];河南大学;2008年
3 高永勇;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学校文化建设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涛;校长领导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国华;论校长成长的教育叙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海红;校长—教师有效沟通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解瑞红;社会学视角中的校长资源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亚鹏;校长的课程执行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源源;校长的心智图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丹丹;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必备素养及其培养途径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97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397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