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教育:云南省边境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Abstract]:The frontier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has the particulari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regions. In addition, the youth group can not spontaneously produce the fact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view of the special needs of border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has become the key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China's border and promote the multi-national unity and multi-cult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招标课题“民族教育质量保障与特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AMA0800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苏昊;;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研究综述[J];民族论坛;2010年08期
2 高永久;朱军;;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中英;;教育中的民主概念:一种批判性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4期
2 郑娇;叶兴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模式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3 赵书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7年09期
4 周玉春;;浅谈成人学英语单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5 余婉娜;;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解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6 何苗;刘子侠;;民族高校创业教育开展问卷调查研究——以西部X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06期
7 肖晓霞;;FLASH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1期
8 肖承罡;;论增强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现实意义[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张武保;全英商务教学GMMEP模式浅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S1期
10 郑娇;叶兴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模式研究[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丁永为;;二十一世纪初杜威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刘德林;;教育的回归与精神家园的重建[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丽明;民族联合途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盛义龙;未识别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启祥;藏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罗永辉;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田光远;科学与人的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宁;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民主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翠玲;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毛志新;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吐尔逊阿依·吐拉买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宁;儿童的确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迎环;人之解放——杜威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旨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莉莉;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郝凤羽;杜威的经验审美观[D];西北大学;2011年
9 邱云青;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及其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静峰;哈萨克斯坦民族关系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中民;;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3期
2 李禹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论华夏社会中民族、国家意识的同一性[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郭艳;;试论发展中国家的双重认同危机[J];国际论坛;2007年01期
4 张永红,刘德一;试论族群认同和国族认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刘海涛;;论“族群”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6 刘鸿武;;黑非文化的现代复兴与民族国家文化重构[J];历史教学;1993年10期
7 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8 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9 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民族研究;1995年06期
10 郝时远;民族认同危机还是民族主义宣示?——亨廷顿《我们是谁》一书中的族际政治理论困境[J];世界民族;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桂香;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丽;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启示[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曹永国;韩绮君;;人的终结和教育目的: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安超;安涛;;杜威,离中国有多远——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07期
4 谭敏;范怡红;;西方当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5 马龙珠;王中海;;教育的终极目的——关注人的生存状态[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6 洪燕琴;;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之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7 王玉娟;;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观述评[J];科学之友(B版);2009年12期
8 王洪明;;论杜威的学校道德教育目的观[J];中国德育;2009年07期
9 王毓s,
本文编号:2419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1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