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复杂性思维视阈下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创新

发布时间:2019-02-21 16:35
【摘要】:复杂性是相对于简单性来说的,复杂性思维是对近现代以来人们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所表现出来的简单性思维的超越。复杂性思维具有自组织性、不可还原性、不稳定性、演化过程的多样性、因果关系的复杂性等特征。教育系统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三重属性,是社会系统中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然而当前大部分的教育科学研究在方法上依然停留在还原论层面,导致了当前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与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也导致许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很难得到广泛的推广。在复杂性思维视阈下,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进行创新:广泛应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注重质的研究方法的运用、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Abstract]:Complexity is relative to simplicity. Complexity thinking is the surpassing of simple thinking that people have show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since modern times. Complexity thinking is characterized by self-organization, irreducibility, instability, diversity of evolution process, complexity of causality and so on. The education system has three attributes: natural attribute, social attribute and spiritual attribute. It 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 in the social system. However, most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is still at the reductionism level. It leads to the phenomenon of "two skins"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and the complicated educational teaching practice, and also causes many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results to be difficult to be widely popula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lex think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educational science must be innovated: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modern technological means, empha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费县分校;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彭新武,司晓莲;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主义[J];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杨小微;;从复杂科学视角反思教育研究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赵光武;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探索复杂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孙美堂;探索解决休谟问题的实践方式——读孙伟平《事实与价值》[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张世君;关于法律价值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朱明珍;;强制与自组织戒毒模式下的心理状况比较[J];才智;2009年05期

6 陈尧,赵东伟;人类中心主义的时代内涵——兼谈主客二分和天人合一[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李晓花;;初中数学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成功(教育);2010年07期

8 吴静;;诉讼证明标准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吴振宇;;从复杂系统角度探析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张夫伟;;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断想[J];成人教育;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杜胜利;;钱学森系统精神观的理论价值[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玫;;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的一些认识问题[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李慧;王宗锋;;教育技术的复杂性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8)[C];2010年

4 唐亚辉;;法律事实探究[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5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小微;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7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穗;提高听课项目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丽冬;事实问题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赵军;大学生道德学习实施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小风;科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结构关系探析[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成瑶;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曹树真;论教育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奎清;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D];郑州大学;2001年

8 朱河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探析[D];郑州大学;2001年

9 闵钟;论教师成为研究者[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蔡灿新;复杂性思维方式视野中的教育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A.C.马卡雷切夫,A.A.谢尔古宁,文华;后现代主义和西方政治科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2 C.斯普瑞特奈克,张妮妮;生态女权主义哲学中的彻底的非二元论[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应锋;;探索·创新·求实——《教育科学研究概论》评介[J];教育评论;1993年04期

2 房淑云;方法论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5年02期

3 李佳敏;范国睿;;从复杂到简约:学校变革路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22期

4 迟旭;曲铁华;;教育科学的“祛魅”:意蕴及其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7期

5 张倩,蔡清吉;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思维解读[J];教学研究;2005年02期

6 秦旭芳;高丙成;;多元聚合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李瑞书;;复杂科学视野下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转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7期

8 陈艳春;杨继成;;基于复杂性思维的教学设计研究[J];职业时空;2008年08期

9 侯爱荣;;复杂性思维视阈中的教师角色转换[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27期

10 于晓波;对教育科学研究中三角互证方法的探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卫国;;对教育科学规划发展沿革的基本评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吴玉厚;王宝金;王素君;曹传明;;国际国内教育新理念的研究[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3 杨春茂;;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杨春茂;;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方晓东;;董纯才同志与教育科学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于洪卿;;西方教育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慧贤;;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探索中学心理辅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朱小蔓;;脑科学与德育[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尹筱莉;;科学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其反思[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宋晓梦;中俄首次开展大规模教育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2 苏婷;依法保障农村教师工资待遇[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李宣俊;谈学校减负工作中的方法论[N];法制日报;2001年

4 记者 冯庆 通讯员 卢基贤 聂细刚 张晓丽;宝安创造教师培训新模式[N];深圳特区报;2005年

5 杨诗国;阳泉表彰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周迅;整体构建中国特色德育体系[N];光明日报;2006年

7 石鉴;在服务中不断发展的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教育需要实证性的科学研究[N];人民政协报;2006年

9 记者 王小冰 陆端华;山村教师应邀鹏城作报告[N];汕尾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符德新;德育——教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4 杨小微;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晓玲;走近教学想象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兵;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正青;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3 李八一;方法的背后—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朝阳;对美国史料教学的方法论及实践意义之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向辉;教育科学研究效度问题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6 曹静;论走向复杂性思维的教学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陶双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的复杂性建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牛利华;从生活世界中生成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卢楠楠;制度德育[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27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27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