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南京市初中生早期生活事件追踪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09 22:56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早期生活事件的发展变化状况以及性别差异,为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3所中学的598名初中生为对象,从初一开始进行生活事件的3 a追踪研究。结果生活事件及其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在3 a中均有所上升。男生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没有显著的时间主效应;女生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的时间主效应显著,且在初二时开始显著增加。男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三时开始显著增加,而女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二就开始显著增加。结论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存在显著的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early life event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598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3 middle schools in Nanjing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followed up for 3 years from the beginn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Results the scores of life events, learning stres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creased in 3 year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time main effect on life event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boys, but the time main effects on life event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girls were significant, and began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in the second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 The learning pressure of boys began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in the third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 while that of girls began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in the second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trend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life event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adolescent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资助(09JYA002)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碧云,陈炳为,倪宗瓒,黄雪竹;青少年行为、情绪问题与生活事件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2 俞杰,徐美玉,季建玲,顾建辉,张建忠,王平;农村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与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1期

3 丁新华 ,王极盛;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11期

4 冯丽云,吴作勇,李克均,王志铭,王宇中,李炽民,王爱英;对青年学生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5 潘建男!310013,郑胜圣!310013,郑全全,陈树林;城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6 楼玮群,齐铱;高中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2期

7 井世洁;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8 刘贤臣,马登岱,刘连启,赵贵芳,李传琦,孙良民,杨杰;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3期

9 张洪波,陶芳标,曾广玉,曹秀菁,许韶君,余霞玲;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6期

10 赵国秋;杭州市1245名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萍;;大学生转型期心理健康问题的初探[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3期

2 陈麒;教练员领导方式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压力与心理适应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4 张恩泰;韩丕国;谢忠明;;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卓秀慧,洪琦,罗小杏,梁纯,叶翠容;深圳部分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2期

6 吴昊;中学生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覃干超;高师学生应激生活事件状况的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王立娜;抑郁症的心理治疗[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年04期

9 许玲,陶芳标,李光友;超重、肥胖中专女生情绪症状和自我意识评定[J];疾病控制杂志;2004年06期

10 陈瑜,张小远,肖蓉,马海鹰;军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和回归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宏;刘达伟;汪洋;龙倩;陈静;范远洋;;三峡库区中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唐光政;傅素芬;陈红卫;郭兰婷;黄雪竹;;杭州市和成都市普通中学学生行为和情绪问题跨地区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常发伟;马亚平;林源;;中学生焦虑、抑郁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A];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翁黄念慈;抑郁舒抗抑郁作用和相关功效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鑫华;广泛焦虑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学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黄盈;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许玉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卫春;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史俊芳;大学生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证候学分析[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6 辛向;民办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心理干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世栋;高中生同伴竞争人际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忠锋;影响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丙元;影响高中学业不良生学业成就心理因素的探索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东升,陶芳标;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及其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2 许韶君,陶芳标,张洪波,曾广玉;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3 邵金英;心理训练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董晓璐;;大学生性别教育的缺失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5 黄雪竹,郭兰婷,唐光政,刘协和;青少年自评量表1991版本信度和效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4期

6 潘建男!310013,郑胜圣!310013,郑全全,陈树林;城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7 王丽莉;;学风建设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对比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井世洁;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9 陈洪震,张波;石家庄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调查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丁新华,王极盛;中学生生活事件与焦虑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峥峥;;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2 凤尔翠;高素琴;刘艳青;魏世敏;;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3 肖燕秋;姚仁斌;李志刚;;阅读疗法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4 陈高尚;朱军礼;陈坤;;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5 马喜亭;;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例心理剖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9期

6 刘向阳;关素珍;郑平;葛华;刘继文;;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7 李义安;张金秀;;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8 江浩;吴振强;段振华;;某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评分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9 高金金;陈毅文;;儿童孤独量表在1~2年级小学生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5期

10 谭机永;邓砚;杨莉;;广西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生理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蔺桂瑞;;国家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 柏晓利;了解你的“心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精神卫生不容忽视的公益角落[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刘敏 记者 邓晓洪;外国专家助力我市灾后心理重建[N];成都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晴;关注精神卫生[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王晓冬;抚平受伤的心灵[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杨咏梅;直面抑郁症[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钱峰;教普通人学会心理保健[N];健康报;2004年

8 小雪;心理健康应从少儿抓起[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北京回龙观医院 武雅学;医院新增“金融病”救心比救市更重要[N];北京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韩明华;平抑焦虑 舒缓烦躁[N];保健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s,

本文编号:2495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95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2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