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张“静养式阅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洋;李彦;毛志华;;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4期
2 周积宁;教师专业素养与优质教育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2004年01期
3 张鹏;;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6期
4 王建军;;在研究学生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J];今日教育;2005年05期
5 张志刚;;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22期
6 周向辉;;礼仪教育与教材的系统规划[J];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孟庆顺;;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特点[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刘丽琼;肖少北;;国外校园欺负行为的学校整体干预方案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03期
9 邓加浩;;学校装备资源优化整合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10期
10 郑志辉;刘祖勤;;课程实施主体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费玉娥;唐建良;李婷;王莲娥;;不同阶段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罗晓燕;周福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谭小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浅析[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苏家文;沈新宇;赵少雄;;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策略[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卢家楣;樊琪;袁军;卢盛华;贺雯;刘伟;;对学生情感分类及其评价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东;张瑛玮;;对航海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施智华;;学习—实践—感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9 周玲;;论学校营销[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邹颖佳;胡竹菁;;重点与普通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萍 通讯员 巩欣荣 茆大斌;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赫 u&;学校≠法院[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 ;收费名目繁多学校不堪其扰[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龙超凡 本报记者 程墨 刘新其;“老师像妈妈,,学校胜过家”[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张建坤;发人深思的学校“打假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高子阳;轻轻松松让学校走向一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张建坤;学校因教师而存在[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山阴客;抵制豪华学校[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凌龙华;学校应实现智慧型成长[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特约作者 苍山子;学校该聘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世民;错位与抉择[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祖强;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全校性环境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徐书业;变革的趋向:转型期的学校文化生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屈书杰;从种族隔离到学校一体化:20世纪美国黑人教育[D];河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汉雄;创建健康学校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欧阳国健;积极学校气氛的塑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吴振宇;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彦丽;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与生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秀艳;美国小规模学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英福;日本开放式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沈曦;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观念与行动[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吴琛;论推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国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梁亚琴;同在蓝天下[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73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7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