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教学条件下的教师合作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语教学条件下的教师合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合作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理念之一。在新课程改革当中不仅要求学生有合作的精神和意识,积极进行合作行为,也要求教师在工作当中进行合作。教师合作有利于改变教师的传统的工作方式,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得教师从孤立走向合作,从个体走向团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研究采取了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教师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M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现场观察来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剖析、归类和分析、最终形成了本文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1)对国内外教师合作研究进行了分析整理:从教师合作的概念、特点、作用等进行了分析整理;(2)关于教师合作的理论基础分析:运用社会互动理论、群体依赖模式与社会互依性理论、迁移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通过理论基础的分析,期望教师在合作中运用合适的语言、合理的原则进行合作;(3)关于教师合作的现状分析:对学校背景、合作情境、教师合作场境等进行了考察;从教师合作的形式、过程、成效等对教师的合作行为、学校对于教师合作的关注度等进行了解释性的描述,找出教师合作当中存在的问题;(4)关于影响教师合作的因素分析:影响教师合作的因素有多种多样,本文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教师自身因素等进行了分析;(5)关于教师合作的改进策略有以下几点:从教师的观念层面来说,培养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合作意识;从制度层面来说,通过制度保障教师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完善和建立健全一系列的保障制度;从教师合作的形式来说,丰富教研组的组织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合作;从教师合作的环境来说,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和加大教育投入,为教师合作创造优良条件,保障和促进教师合作行为的产生。
【关键词】:三语教学 教师合作 工作方式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17
- (一) 研究背景7-10
- (二) 文献综述10-15
- (三) 研究价值15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15-17
- 一、三语教学条件下教师合作的意义17-21
- (一) 概念界定17-18
- (二) 三语教学条件下教师合作的特点18-20
- (三) 三语教学条件下教师合作的目的20-21
- 二、三语教学条件下教师合作的理论基础21-25
- (一) 社会互动理论21-22
- (二) 群体依赖模式与社会互依性理论22-23
- (三) 迁移理论依据23-25
- 三、三语教学条件下教师合作的现状25-33
- (一) 调查问卷的基本工作25-26
- (二) 教师合作的现状26-33
- 四、三语教学条件下教师合作的影响因素33-40
- (一) 影响教师合作的社会因素33-34
- (二) 影响教师合作的学校因素34-38
- (三) 影响教师合作的教师自身因素38-40
- 五、三语教学条件下教师合作的改进策略40-46
- (一) 培养合作意识,树立合作价值观40-42
- (二) 完善制度,保障教师合作42-43
- (三) 丰富合作形式,促进教师积极合作43-44
- (四) 加大教育投入,创造更加理想的教师合作环境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1
- 附录51-67
- 致谢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香;发展性教师评价——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柳德玉;;论经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4期
3 梁燕玲;;教育反思:一种促进教师成长的科研范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8期
4 郑雅君;郝作成;;浅析教师自我发展中反思的作用及实践[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刘杨;任雪峰;;学习与反思 为教师成长“保驾护航”[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年10期
6 谢美红;;提升管理智慧,促进教师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7 洪亚臻;;让评课活动成为激发新教师成长的动力[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年05期
8 牟小小;;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教师培训的误区和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09期
9 魏小英;;生物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的初探[J];中学生物学;2007年05期
10 王寿山;;年级组研修:通才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鲜;;在教学反思中成长[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潘水添;;学校内涵发展与教师成长的研究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附件材料⑨ 四川省青川中学校教师成长档案袋管理办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4 刘友开;;敢立潮头唱大风——我的30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总结与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5 潘水添;;学校内涵发展与教师成长的研究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杨雄;;反思其实很美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7 郭红霞;;一位中学数学教师的成长之路——解读张思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黄庆坤;向兰花;;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9 刘友开;;敢立潮头唱大风——我的30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总结与反思(二)[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王继亨;;在反思中充实 在反思中前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科 大连教育学院学校发展评估中心主任;期末总结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契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吴骞 通讯员 吴其林;读书展示助推教师成长[N];莱芜日报;2010年
3 闻道;南京:首届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成功举行[N];江苏教育报;2009年
4 阳 芳;教师成长离不开自我“充电”[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陈强;河南濮阳 为农村教师成长铺路搭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周晓玲 本报记者 黄巧娣;五通桥:“创先争优”促进教师成长[N];乐山日报;2010年
7 古林松 广东省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共同体”:区域推进教师成长的新模式[N];中国教师报;2010年
8 本报通讯员 张蕊;教师“远程”研修“近距离”研讨[N];济南日报;2011年
9 记者 吴晶;尊重教师不应只在节日关怀[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通讯员 李旭;北京西城为教师成长开辟“绿色通道”[N];中国人事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焦岩岩;“权利本位”理念下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萌;面向教师需求的教师及时培训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鑫;教师感情修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兴芳;教师角色期待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宗永杰;普通高中教师工作状态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艳艳;教师培训者任职资格标准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邓雪梅;研培教师对“研培合一”模式的不适应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雪亚;生命之光与价值之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道如娜;三语教学条件下的教师合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涂欣;作为一个人的教师[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彭智琨;虚拟学习社区:构筑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平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孟凡森;中学优秀物理教师成长的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慧娟;论教师关怀能力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三语教学条件下的教师合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1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