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就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明程度、科学认知能力、幸福感和满足感等。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在不断发生转变,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增强,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无论是在政策方面还是资金方面都给予很多的优惠。借此东风,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并且进入蓬勃发展的快速成长期。 然而,与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环境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迟到、早退、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这些对学习活动排斥的行为最为突出并且成为普遍现象。这种学习状态不仅影响学生学业的进步,更会使学生形成消极的认知,甚至会影响其个人日后的发展,所以这种现象尤其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国内外学者对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情况来看,更多的研究倾向于对大学生群体学习倦怠的情况研究,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倦怠的研究较缺乏。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有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的重要任务。而中职学生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如果能及时地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及相关因素,将会客观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加以干预,从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研究目的: 为了掌握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分析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探索改善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状况的策略。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利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中职学生学习情况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长春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在校1013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学习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 收集数据用Excel2007进行数据双录入核对,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主要应用的统计方法有:①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计量资料用标准差。②推断性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研究结果: (1)被调查的某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 (2)基础信息因素中:年级、所学专业、学生来源、成长情况对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有影响。 (3)相关影响因素:学校方面因素(年级、专业差异、课程、教师、学习环境)、家庭方面因素(学生来源、成长情况)、自身方面因素(对专业认可程度、自身情绪、自我学习情况认知)以上这些情况均对学习倦怠情况有影响。 结论: (1)某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身心耗竭维度,低成就感维度,学业疏离维度。 (2)具体影响因素有: ①学校因素:专业设置情况及课程安排、教师授课质量、学生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状态的重要因素。 ②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以及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影响学习倦怠的原因。 ③自身因素:学生本人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学生自身的情绪因素以及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认知都影响着其学习倦怠状态。 (3)干预措施: 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提升家庭成员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自身学习状态的认可程度。
【关键词】:相关因素 学习倦怠 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学生 因素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2 学习倦怠的定义12-13
- 1.3 学习倦怠的测量13-14
- 1.4 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14-16
- 1.4.1 国外学者关于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14
- 1.4.2 我国研究人员关于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14-16
- 第2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6-20
-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16
- 2.2 研究工具16
- 2.3 研究方法16-18
- 2.3.1 开放式问卷预调查16
- 2.3.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16-17
- 2.3.3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17
- 2.3.4 中职学生学习情况影响因素调查问卷17
- 2.3.5 调查实施17-18
- 2.4 研究目的18
- 2.5 资料的处理与统计分析18
- 2.6 质量控制18-20
- 第3章 结果20-27
-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情况20-21
- 3.2 中职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得分情况21-23
- 3.2.1 中职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21-22
- 3.2.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各题得分情况22-23
- 3.3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具体因素调查问卷调查结果23-24
- 3.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比较24-27
- 第4章 讨论27-39
- 4.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个人基础信息分析27
- 4.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情况分析27-29
- 4.2.1 身心耗竭维度28
- 4.2.2 低成就感维度28-29
- 4.2.3 学业疏离维度29
- 4.3 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倦怠相关因素研究29-34
- 4.3.1 研究对象不同人口学因素学习倦怠差异比较29-31
- 4.3.2 研究对象不同调查因素学习倦怠差异比较31-34
- 4.4 关于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策略34-37
- 4.4.1 改善学校因素措施34-36
- 4.4.2 改善家庭因素措施36
- 4.4.3 改善自身因素措施36-37
- 4.5 实施干预的预期作用37
- 4.6 下一步研究方向37-39
- 第5章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43-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尧丹俐;;高师专科生学习倦怠、社会支持感的状况及其关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龚芸;贺建新;周旺东;;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3 徐广荣;王剑兰;;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年05期
5 郭英;周文静;;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10期
6 魏婷;;大学生学习倦怠特征及根源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丽娴;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爱玲;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宇然;中学生学习倦怠与自尊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孔媛媛;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贺泽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与认识论信念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694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