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已经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研究对象从大学生渐渐转变为中学生。学习倦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为长时间的处于学习压力和负担的状态下而产生的生理和情绪的耗竭,继而对同学和教师产生疏离感和远离行为,以及自身的学习效能感降低的现象。本研究以289名初中生对研究对象,采用《师生关系量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和《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为研究工具,从家长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师生间关系入手来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和师生间关系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进而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和师生间关系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为初中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且在另一方面一定的程度上丰富了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学校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研究结论如下: 1、初中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有20%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有2.1%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很高。 2、初中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家庭所在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家庭经济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 3、学习倦怠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学习倦怠和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学习倦怠和父亲对子女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倦怠和母亲对子女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学习倦怠和母亲对子女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 4、师生关系的各个维度和学习倦怠及其各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学习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与师生关系的中冲突性和回避性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习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与师生关系中的依恋性和亲密性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5、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和师生关系是学习倦怠的影响变量,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其中师生关系中的亲密性,冲突性,回避性三个维度可以解释学习倦怠的52.2%的变异量。父亲教养方式中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度保护,偏爱被试三个因子可以解释学习倦怠的17.6%的变异量。母亲教养方式中母亲对子女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三个因子可以解释学习倦怠的20.3%的变异量。
【关键词】:初中生 家庭教养方式 师生关系 学习倦怠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研究综述8-15
- 1.1 学习倦怠的研究8-11
- 1.1.1 学习倦怠的概念8-9
- 1.1.2 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9-10
- 1.1.3 学习倦怠的测量10-11
- 1.2 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11-12
- 1.2.1 家庭教养方式的概念11
- 1.2.2 家庭教养方式的维度和类型11-12
- 1.2.3 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12
- 1.3 师生关系的研究12-15
- 1.3.1 师生关系的概念和类型12-13
- 1.3.2 师生关系和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13-15
- 第2章 问题的提出15-19
- 2.1 选题理由15
- 2.2 研究意义15-16
- 2.2.1 理论意义15-16
- 2.2.2 实践意义16
- 2.3 研究目标16-17
- 2.4 研究假设17-19
- 第3章 研究设计19-23
- 3.1 研究对象19
- 3.2 研究工具19-20
- 3.2.1 初中生个人信息调查表19
- 3.2.2 师生关系量表19-20
- 3.2.3 家庭教养方式量表20
- 3.2.4 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20
- 3.3 研究步骤20-21
- 3.4 数据处理21-23
- 第4章 研究结果23-35
- 4.1 初中生学习倦怠研究23-29
- 4.1.1 初中生学习倦怠总体特点23
- 4.1.2 初中生学习倦怠状况的分布情况23-25
- 4.1.3 初中生学习倦怠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情况分析25-29
- 4.2 家庭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和学习倦怠的相关关系29-31
- 4.2.1 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29-30
- 4.2.2 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30-31
- 4.3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31-32
- 4.3.1 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31-32
- 4.3.2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32
- 4.4 家庭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模型建立32-35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35-43
- 5.1 初中生学习倦怠的总体特点及差异分析35-38
- 5.1.1 初中生学习倦怠的总体特点35-36
- 5.1.2 初中生学习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36-38
- 5.2 家庭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的分析38-41
- 5.2.1 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分析38-39
- 5.2.2 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分析39-40
- 5.2.3 家庭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之间关系40-41
- 5.3 教育建议41-43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43-45
- 6.1 研究结论43-44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44-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48-50
- 致谢50-5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计海;唐丹;;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4期
2 翟成蹊;陈舒音;;初三学生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3 张珊珊;张野;;初中生师生关系调查研究[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8年10期
4 阴山燕;张大均;余林;;我国中学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5 王晓丽;;中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思考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李谨瑜;试论影响师生关系的若干因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7 卞冉,龙立荣;工作倦怠的理论与测量[J];人类工效学;2004年01期
8 王耘,王晓华,张红川;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结构、类型及其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9 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04期
10 胡俏;戴春林;;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燕舞;初中生心理一致感及其与依恋、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龚艺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祝婧媛;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俏;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文静;初中生学习倦怠及教学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曾蓉;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立人格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7 俞静;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应对策略、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9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9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