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20:12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道德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道德同一性是由一系列道德特质组成的反映自己道德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概念,是对自己道德身份的定位和期待。 拥有道德同一性的人,道德位于其自我概念的核心。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丰富心理学和同一性理论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也能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社会性发展提供指导。已有的研究表明,道德同一性和道德行为有显著地相关关系,道德同一性对道德行为有预测作用。本研究试图对中学生道德同一性和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中学生道德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以及道德同一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作用进行探究。 本研究以中学生为被试,在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性问卷和中学生的实际特点,修订了中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运用此问卷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TM)对中学生进行施测。最后以实际捐赠行为作为亲社会行为的指标进一步考察道德同一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关系。全文主要得出如下。 1修订的中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共24项题目,包括内隐和外显两个维度,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2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的现状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总体与内隐维度上女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在外显维度上男女生差异不显著。中学生道德同一性总量表在年级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各维度的年级差异也极为显著。 3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现状 亲社会行为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生在利他、公开两个因子上女生得分大于男生,而在总量表及情绪性、依从、匿名、紧急四个因子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亲社会行为倾向在总体及每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4中学生道德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 道德同一性在总分和各维度上与亲社会行为倾向及其各因子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道德同一性的内隐维度和外显维度都对亲社会行为倾向有十分显著的预测作用。 5中学生道德同一性对实际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道德同一性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预测作用,其中外显维度对捐赠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道德同一性总分、内隐维度则对捐赠行为没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 道德同一性 亲社会行为倾向 捐赠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2
  • 1 文献综述12-26
  • 1.1 关于道德同一性的研究12-19
  • 1.1.1 道德同一性的内涵12-14
  • 1.1.2 道德同一性的理论基础14-15
  • 1.1.3 道德同一性的模型15-17
  • 1.1.4 测量工具17-18
  • 1.1.5 国内外研究现状18-19
  • 1.2 亲社会行为综述19-24
  • 1.2.1 亲社会行为的含义19-20
  • 1.2.2 亲社会行为的内容分类20-21
  • 1.2.3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21-22
  • 1.2.4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22-24
  • 1.3 道德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现状24-26
  • 2 问题提出26-28
  • 2.1 已有研究的不足26
  • 2.2 研究目的26
  • 2.3 研究意义26-27
  • 2.3.1 理论意义26-27
  • 2.3.2 实践意义27
  • 2.4 研究假设27-28
  • 3 研究一:中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的修订28-39
  • 3.1 研究目的28
  • 3.2 研究假设28
  • 3.3 研究过程28
  • 3.4 开放式问卷调查28
  • 3.5 研究方法28-29
  • 3.5.1 研究被试28-29
  • 3.5.2 研究工具29
  • 3.6 预测问卷的结果和测量指标分析29-33
  • 3.6.1 项目分析29-31
  • 3.6.2 探索性因素分析31-32
  • 3.6.3 初始问卷的信度32-33
  • 3.7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的正式形成33-39
  • 3.7.1 研究目的33
  • 3.7.2 研究工具33
  • 3.7.3 研究对象33-34
  • 3.7.4 问卷施测34
  • 3.7.5 数据处理34
  • 3.7.6 结果分析34-39
  • 4 研究二:中学生道德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39-46
  • 4.1 研究目的39
  • 4.2 研究假设39
  • 4.3 研究工具39
  • 4.4 研究对象39
  • 4.5 研究结果39-46
  • 4.5.1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的研究39-41
  • 4.5.2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研究41-44
  • 4.5.3 道德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44-46
  • 5 研究三:中学生道德同一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46-52
  • 5.1 研究目的46
  • 5.2 研究假设46
  • 5.3 研究方法46-47
  • 5.3.1 思路46
  • 5.3.2 研究被试和工具46-47
  • 5.4 研究结果与分析47-52
  • 5.4.1 中学生捐赠行为水平的描述性统计47-48
  • 5.4.2 道德同一性水平与捐赠行为的关系48-51
  • 5.4.3 道德同一性及其各水平对捐赠行为的预测51-52
  • 6 讨论52-58
  • 6.1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的信效度52-53
  • 6.1.1 关于道德同一性问卷的修订52
  • 6.1.2 关于道德同一性问卷的信度52
  • 6.1.3 关于道德同一性问卷的结构效度52-53
  • 6.2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的特点研究53-54
  • 6.2.1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的总体特征53
  • 6.2.2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的性别差异53-54
  • 6.2.3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年级差异54
  • 6.3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特点研究54-55
  • 6.3.1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一般情况54-55
  • 6.3.2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55
  • 6.3.3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年级差异55
  • 6.4 道德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55-57
  • 6.4.1 道德同一性水平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讨论55-56
  • 6.4.2 道德同一性水平与亲社会行为的回归讨论56-57
  • 6.5 道德同一性与实际亲社会行为(捐赠行为)的关系讨论57-58
  • 7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4
  • 附录64-70
  • 后记70-7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国良;社会认知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赵正新,任红娟;儿童道德行为、意志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王群;欧阳文珍;;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丁芳;儿童的观点采择、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万增奎;;道德同一性及其建构[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6 钱志刚;周碧薇;;中学生道德同一性发展特点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2期

7 王常娟;何临春;;试论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同一性问题[J];现代交际;2010年09期

8 寇_g,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9 余宏波;刘桂珍;;移情、道德推理、观点采择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10 李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楠;大学生自我概念、亲社会行为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丽;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彭蕾;中小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发展现状及二者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余娟;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商庆高;工读学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移情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丛文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艳萍;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问卷编制及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道德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69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1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