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卓越教师的关键特征:一项判别分析的发现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卓越教师的关键特征:一项判别分析的发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卓越教师关键特征的识别是促进教师高水平专业发展的基础。该项研究以北京市815名中小学新教师、有经验的普通教师与获得国家级荣誉的卓越教师为样本,从教师的专业精神、学生观、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反思与研究、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学特色及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八个方面,判别分析了区分三类不同专业水平教师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1)教学组织与管理、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反思与研究是中小学卓越教师共同的关键特征;(2)学生观与教学特色是小学卓越教师区别于有经验普通教师、新教师的关键特征,而学科知识与专业精神则判别中学卓越教师与其他两类教师的关键特征。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卓越教师 关键特征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卓越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批准号:BIA100083)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经济变迁中的我国中小学教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8800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35.1;G44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卓越教师有哪些关键特征,停留在经验水平的教师如何持续发展为卓越教师,是教学专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对教学领域教师卓越表现的关注源于最近二十多年来认知心理学对象棋、物理、医学、写作等领域的专长研究。例如,专长研究者将专家的“卓越”理解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燕;;谈中小学教师的网络教研[J];宁夏教育;2008年12期
2 郭静;;采取各种形式实施中小学教师“名优工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04期
3 张豪锋;卜彩丽;;基于Blog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9期
4 ;文摘荟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6年Z5期
5 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陈锦波;;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探讨[J];教育导刊;2006年02期
7 刘道溶;;中小学教师团体心理训练的研究与运用[J];教育探索;2006年02期
8 李杰;;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J];教书育人;2009年04期
9 张清;;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韩小强;;浅析中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策略[J];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文磊;林贻真;;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报告[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樊召锋;俞国良;曾盼盼;;中小学教师竞争态度与职业倦怠的对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马娟;陈旭;;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鲁锦虹;;教师心理健康: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关于江苏省东台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张国札;王沛;;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及其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磊;田晓红;;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策略[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孙咏梅;;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身体心理健康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8 禹玉兰;郑希付;;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谭金凤;;浅议教师情绪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10 韩洪岩;;试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左丽慧 王红;郑州三年投近12亿元改建千所中小学[N];郑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茂;该让家长为学生的行为担责了[N];中国教师报;2010年
3 殷建光;建议实行中小学教师轮训制[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记者 尹鸿祝 沈路涛;千万名中小学教师将基本轮训一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帅政 侯红武;五万中小学教师将分流[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6 任松筠;补充中小学教师将全部公开招聘[N];新华日报;2009年
7 贺筱东;利用中小学富余资源办好农村幼儿园[N];运城日报;2011年
8 王 晖;鼓励中小学教师搞科研又有一批课题获省级资助[N];河南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苏婷;怎样从“我们与你们”真正变成“我们”[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彭红俊 万平;宜昌恢复中小学“正高”教师待遇[N];人民政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德全;论教育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王海燕;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方安;论教师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寇冬泉;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8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席梅红;教学实践智慧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丹儿;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慕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效果评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琳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有效性实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申艳娥;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晶;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施[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芳芳;提高汶川震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霞;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周海燕;宜春市城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娟;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课堂互动行为关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吉标;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教学思维方式转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卓越教师的关键特征:一项判别分析的发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6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76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