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学生团体辅导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学生团体辅导应用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了团体辅导的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辅导,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加两次后测的准实验设计,验证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对学生情绪调节、心理幸福感有即时性与延续性辅导效果。这说明了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团体辅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心理咨询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职学生 团体辅导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科研立项项目“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G398)
【分类号】:G448
【正文快照】: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近三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普遍存在的具有高职学生特点的各种消极心理,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前所未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靖,赵郁金;Campbell幸福感量表用于中国大学生的试测报告[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志英;;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人格、社会支持与总体幸福感特点及关系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李广宇;孙延林;;大学生体育人口生命质量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李广宇;孙延林;;华北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人口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4 张静;;山区医学生生命质量调查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5 李艳红;陈保平;;自我效能感研究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3期
6 李义安;陈彦垒;;牛津幸福感问卷(修订版)的维度结构及信效度检验[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年01期
7 李丹丹;;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8期
8 魏保建;郭海滨;谷龙;高显祺;周晓囡;李彩福;;贫困护生主观幸福感及与交往焦虑和自尊的相关性[J];护理学杂志;2010年18期
9 赵燕;;国内幸福感研究20年发展与展望[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10 赵连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梦英;毛志雄;赵书祥;;体育学研究生生命质量的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抗;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阮氏莲—释莲花;佛教信仰者幸福感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杨;师范类大学生生活应激、情绪智力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海倩;蚁族群体压力构成、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周会娜;大学生社会联结、自我分化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马丽;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7 韩璨璨;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环境、住房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雷薇;商科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贾书磊;护理专业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与实施[D];郑州大学;2011年
10 王晶;在宁六所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团体辅导对高职学生生涯决策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J];职教通讯;2010年09期
2 傅新民;;研究和培养高职学生的新视角:积极心理学[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陈桂兰;;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王放;;班级团体辅导改善高职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5 黄艳苹;李玲;仝会芳;;心理弹性理论对高职学生就业挫折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4期
6 刘燕;李晓波;;构建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应对的积极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年02期
7 何瑾;樊富珉;;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8 张彩霞;高职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及调适[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梁瑛楠;谷力群;李淋;;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性——贫困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4期
10 金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理辅导[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再泉;赵癸萍;;针对“90后”高职学生的班级管理研究[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传鸿;;高职学生厌学现象的教学因素分析及对策初探——从抑制学生厌学角度谈高职教育特色[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黎广彬;;高职学生产生学习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艾寿贵;龙蛰渊;;浅谈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对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武瑞;张洪友;;关于高职学生《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6 卢勇威;;高职学生工学结合 实行“双考核”的实践[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刘慧;;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与对策[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艳;;高职学生产生学习心理困扰的原因初探[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何一澜;;例析高职学生的需要结构特点与发展趋势[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甘东;赵必华;;高职院校学生自杀态度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人才需求发生变化大专高职学生需求升温[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李益众;四川职教民教“两翼齐飞”[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刘克雄;高技能人才是这样炼成的[N];黄石日报;2007年
4 记者 王玮;校企合作高职学生有望出国门[N];黑龙江日报;2011年
5 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易亚林;高职学生呼唤素质教育[N];湖南日报;2006年
6 诸葛霄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职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动因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7 严佩鑫;辽阳7677名中高职学生获政府资助[N];辽宁日报;2008年
8 赵秀红;“挑战杯”试点高职学生专门比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杨庆丰;昆明理工大学楚雄应用技术学院创新德育教育[N];楚雄日报(汉);2009年
10 肖秀阳;发挥高职学院图书馆的教育职能[N];中国教师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崔丽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特性与预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勇;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生成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田喜洲;心理资本及其对接待业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菊;团体辅导对内蒙古高职院校贫困生自我认知的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贝贝;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抑郁倾向的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付秀华;理性情绪疗法团体辅导对失恋群体的干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菊珍;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姜旭;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沈雪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及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武彦培;初中生社会适应性的团体辅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夏海燕;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姜兆波;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袁丽丽;大学生职业同一性的测量及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70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707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