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中学生个人认识论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自我提问的调节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1 00:16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个人认识论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自我提问的调节作用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学生 个人认识论 创造性思维 自我提问 调节作用


【摘要】:为探讨中学生个人认识论、创造性思维与自我提问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反省判断调查问卷》、《中学生自我提问水平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创造性水平测验》对545名初一至初三年级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其个人认识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中学生自我提问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在知识来源对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的预测中,自我提问水平较低的被试,其知识来源观对独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自我提问水平较高的被试则此预测作用不显著,因此中学生自我提问在个人认识论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中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三者关系当中它是调节变量。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中学生 个人认识论 创造性思维 自我提问 调节作用
【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2010tjk441)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190031)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出现的“冷认知”到“热认知”的范式转变,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学习者的态度、信念、价值观等情感因素对认知过程及其行为的调节作用(Bruning,Schraw,Ronning,1995;王婷婷,吴庆麟,2008)。个人认识论作为此类“热认知”范式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洋;申继亮;;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理论构建与测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4期

2 卢家楣,贺雯,刘伟,卢盛华;焦虑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年06期

3 尹星;谷广彬;赵小军;;高三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9期

4 金灿灿;邹泓;曾荣;窦东徽;;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6期

5 王莉;邹泓;么娆;;青少年网络成瘾、父母监控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5期

6 郭学东;李亚卿;王立娜;申继亮;;社会支持在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7 杨小洋;周晖;;初中生提问行为的发展及其与个人认识论的关系[J];心理研究;2010年06期

8 刘金冶;创造性思维的生理心理机制及条件浅探[J];中州学刊;1989年03期

9 杜世海;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人才开发;1998年12期

10 B.H.普希金;黄秀兰;;启发法是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科学——人的启发性活动与现代科学的问题[J];外国心理学;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洋;申继亮;;中学生个人认识论发展特点及与其发散性思维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黄四林;林崇德;李会杰;;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杨小洋;申继亮;;中学生个人认识论问卷的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5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6 龚翠萍;张捷;;包头市宏志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徐方忠;冯年琴;;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李国瑞;;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研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亚男;郑日昌;潘子彦;;中学生情商问卷的编制及结果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安丽;胡卫平;;中学生科学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栋;障碍不除创新难[N];天津日报;2008年

2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3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董毅然;腐败导致中学生心理阴影[N];北京科技报;2005年

4 陈英云 本报记者 赵琳;我市中学生“心病”越来越“重”[N];哈尔滨日报;2011年

5 高云;七成中学生认为母亲管教过度[N];中国妇女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洋;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教育[N];甘肃法制报;2009年

7 李倩;花季少年“心”有多重?[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梁进峗;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N];白银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刘芬;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N];北京科技报;2005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池丽萍;什么是创造性思维[N];中国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3 赵伶俐;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受和创造性思维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梅;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效果及其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石仿;科学创造视角下的意会认知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雨洁;不同创造性思维水平中学生的工作记忆对类比推理影响的研究[D];广州大学;2008年

2 刘丽清;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文丽;初中生创造性思维加工策略及其测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淑敏;中学生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小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与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晓飞;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珊明;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茜;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分析及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肖博潭;中学生网络成瘾及矫正的质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91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91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3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