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对教育学人性假设的追问

发布时间:2017-09-21 01:08

  本文关键词:对教育学人性假设的追问


  更多相关文章: 人性假设 教育科学 理论建构


【摘要】: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提出了各自的人性假设,这些人性假设尽管被作为学科理论的逻辑前提,其自身却未得到严格的证明,只能在实践中接受经验的检验。"人性是可以改变的"这一假设是人类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人具有主体性"的假设则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充分依据。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创造的"经验关系"抽象出来的这两条人性假设,可以作为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凡是以某种"应然人性"作为人性假设的,都会在对教育实践的解释中陷入困境;凡是没有提出"应然人性"的,也都不是完整的教育理论。教育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而不至于被"终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立场和视角,其中包括是否有自己特定的人性假设。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人性假设 教育科学 理论建构
【分类号】:G40-02
【正文快照】: 所有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无论是研究哪个领域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在研究人,研究人的意识、行为及其结果,研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这些学科都离不开对人性(或曰人的本性、人的本质)的讨论。有学者把“人是什么”作为“教育的第一问”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则胜;;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假设[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1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利民;;哲学视域中的语言问题[J];外语学刊;2006年06期

2 吕俊;;翻译批评的危机与翻译批评学的孕育[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3 万增奎;;道德自我认同的多语境探析[J];心理研究;2008年04期

4 胡碧霞;;重新解读杜威的儿童观[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冯建军,赵永东;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6 冯建军,赵永东;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7年08期

7 吴彩强;;自我问题的新解答[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薛洁;;互惠利他:和谐交往的公民态度[J];政治学研究;2011年01期

9 袁斐;;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逻辑主导下的媒介定位[J];新闻世界;2009年06期

10 梁书凤;翟溯源;崔振成;;浅论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兼谈现代与后现代知识观[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业进;莫志宏;;论社会科学的事实[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4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凌斌;;经济运行的法律影响:科斯框架的一个理论澄清[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郭玉婷;;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化[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瑞;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探骊[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王泓砚;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成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夏兰英;良知不存,法将焉附[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新斌;人性假设问题与教育管理人道化[J];江西教育科研;1997年01期

2 何善平,王碧云;论德育规律的合理性与人性假设[J];现代教育论丛;2003年05期

3 张志群,吴海玲,李志;论人性假设之性恶论与教育[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杨喜波,马俊彪,彭信;学校管理中的人性假设[J];教育探索;2005年09期

5 李成彦;刘建荣;;人性假设的理论与教学观[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秉福;;“能动生存人”:教学管理的逻辑起点[J];教育与现代化;2006年03期

7 李华秀;;人性假设视野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刘和桥;;教育的人性假设与教育的人性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5期

9 王彦力;;教育学的幸福意蕴[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杨季兵;;传统教学价值观的生态主义审视[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震;;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的探索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张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建构[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立项子课题制作铜牌的通知[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传德;;外国学校管理史话(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任钟印;;略论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几个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陈茜;;走在行知路上——省陶研会30周年会庆《行知伴我成长》论坛上发言[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阎可珍;;山西教改实验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8 潘克明;;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与方案设计及实施[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总课题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设立实验学校的规定[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前言[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宝立;构建教育科学繁荣的新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马璇;全面提升教育科学发展水平[N];深圳特区报;2008年

3 焦苛;在体制创新中发展教育科学[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正处级督学 伍志平;关于推进郴州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考[N];郴州日报;2010年

6 伊人 戴婧;努力开拓教育科学新境界[N];光明日报;2002年

7 吕扬;第三届中国教育科学论坛闭幕[N];陕西日报;2007年

8 赵志忠 市教育局工委书记、局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铜川教育科学和谐发展[N];铜川日报;2009年

9 魏宝林;深入贯彻全教会精神 推动承德教育科学发展[N];承德日报;2010年

10 浙江省教育厅;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和谐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培育个体生命自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秀成;和谐教育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红霞;在变动中寻求秩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丽;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刚;人性论视野下的教育惩戒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王晴;“教育学立场”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郭晓君;关于教育人性化的驳论[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平功波;布列钦卡教育科学思想述评[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耿;为谋新教育中国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何伟强;关于教育管理人性理论的反思与建构[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金娜;论教育的游戏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季兵;论生态主义教学价值观[D];西南大学;2009年

9 姜凌;创生型教师文化的理论建构与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国红;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对策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91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91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4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