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摘要】:心理弹性是个体的一种能力、潜能或者特质,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产生出良好的适应结果。本文在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哈尔滨市区两所中学和铁力市双丰镇一所中学545名初中生实施测量,考察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对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调节检验,最终构建心理弹性对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调节作用的具体路径模型。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 1.初中生的心理弹性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在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上高于男生;在心理弹性和情绪控制上,初四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三年级,在积极认知和目标专注上,初二显著高于初三和初一年级,在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上,初四显著高于初一年级;在生活所在地上,心理弹性及各维度存在差异,大中城市高于城镇和乡村;在家庭成长环境上,除积极认知维度外,心理弹性及其他各维度存在差异,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被试得分高于主要与父亲(母亲)生活的被试。 2.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在生活事件和受惩罚、其他因子上显著高于女生;男生的生活事件及其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在不同的年级上差异显著,初三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年级;在生活所在地上,生活事件及其维度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存在差异,城镇显著高于大中城市;在家庭成长环境上,生活事件及其维度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他存在差异,主要与父亲(母亲)生活的被试得分高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被试。 3.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在心理不平衡因子上高于女生;初四年级在心理健康及各维度上低于初三年级;在家庭所在地上,心理健康及其各维度存在差异,,大中城市低于城镇和乡村;在家庭成长环境上,心理健康及其各维度存在差异,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被试得分低于主要与父亲(母亲)生活的被试。 4.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三者关系密切。生活事件和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 5.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间起调节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 生活事件 心理健康 心理弹性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1 问题提出11-13
- 1.1 研究的目的11
- 1.2 研究的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现实意义11-12
- 1.3 变量界定12
- 1.3.1 生活事件12
- 1.3.2 心理弹性12
- 1.3.3 心理健康12
- 1.4 研究假设12-13
- 2 文献综述13-26
- 2.1 心理弹性13-21
- 2.1.1 心理弹性的概念13
- 2.1.2 心理弹性的测量13-14
- 2.1.3 心理弹性的发展阶段14-16
- 2.1.4 心理弹性的模型研究16-20
- 2.1.5 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20-21
- 2.2 生活事件21-22
- 2.2.1 生活事件的概念21-22
- 2.2.2 生活事件的测量22
- 2.3 心理健康22-23
- 2.3.1 心理健康的概念22-23
- 2.3.2 心理健康的测量23
- 2.4 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23-26
- 2.4.1 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23-24
- 2.4.2 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24
- 2.4.3 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24-26
- 3 研究方法26-28
- 3.1 研究对象26
- 3.2 研究工具26-27
- 3.2.1 生活事件量表26
- 3.2.2 心理弹性量表26
- 3.2.3 心理健康量表26-27
- 3.3 施测及数据处理27-28
- 4 结果与分析28-54
- 4.1 研究样本的情况28
- 4.2 初中生心理弹性状况分析28-33
- 4.2.1 心理弹性在年级和性别的差异28-31
- 4.2.2 心理弹性在家庭所在地的差异31-32
- 4.2.3 心理弹性在家庭成长环境的差异32-33
- 4.3 初中生生活事件状况分析33-42
- 4.3.1 生活事件在年级和性别的差异33-40
- 4.3.2 生活事件在家庭所在地的差异40-41
- 4.3.3 生活事件在家庭成长环境的差异41-42
- 4.4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42-49
- 4.4.1 心理健康在年级和性别的差异42-46
- 4.4.2 心理健康在家庭所在地的差异46-48
- 4.4.3 心理健康在家庭成长环境的差异48-49
- 4.5 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偏相关分析49-50
- 4.5.1 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各因子的偏相关分析49
- 4.5.2 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各因子的偏相关分析49-50
- 4.5.3 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各因子的偏相关分析50
- 4.6 初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50-51
- 4.6.1 生活事件的各维度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50-51
- 4.6.2 心理弹性的各维度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51
- 4.7 心理弹性对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调节作用51-54
- 5 讨论54-59
- 5.1 初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特点54-56
- 5.1.1 心理弹性的特点54-55
- 5.1.2 生活事件的特点55
- 5.1.3 心理健康的特点55-56
- 5.2 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偏相关分析56
- 5.3 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56-57
- 5.3.1 生活事件的各维度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56-57
- 5.3.2 心理弹性的各维度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57
- 5.4 心理弹性的调节效应57-58
- 5.5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8-59
- 6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6
- 附录66-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0-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天德;;高职护理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2 廖全明;谢玉兰;;贫困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钟宇慧;;香港抗逆力辅导工作及其启示——以“成长的天空”计划为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李志凯;;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5 曾守锤;吴华清;;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孔祥娜;人际关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5期
7 张海芹;;中小学骨干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8期
8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9 许书萍;张梦竹;;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10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琦;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相关的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陈利永;高职生应激、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周方芳;学优生、学困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静;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应对的中介效应与弹性的调节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莫夏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杨阳;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7 马元广;大学生生活事件、解释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济南大学;2010年
8 方佳燕;外来工子女与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林霞;在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16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1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