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中学习:技术增强型社会教师发展的新视角
本文选题:TPACK 切入点:在设计中学习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该文从技术增强型社会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出发,通过TPACK概念框架描述了教师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整合知识发展与整体能力提升的迫切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入"在设计中学习"这一新的方法以促进教师对技术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在真实活动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中提升教师的整合能力和在设计活动中促进教师向反思性教育实践者转变两个方面说明了该方法对教师发展的潜在价值,最后通过主题确定、分析、设计、再分析、改进与完善等核心内容对应用设计思想促进技术增强型社会教师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进行了具体阐述。
[Abstract]: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provides more and more technical support for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rough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TPACK,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rgent need for teachers'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 and subject content to integrate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verall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this, a new method of "learning in design" is introduced to promote teachers' learning of technical knowledge. The potential value of this method to teachers' development is illustrated by improving teachers' ability to integrate in real situation of problem solving and promoting teachers' transformation to reflective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in designing activities. Finally, the general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technology-enhanced social teachers by applying design ideas is expounded in detail through the core contents of theme determination, analysis, design, reanalysis,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焕庆;余胜泉;马宁;;教师TPACK协同建构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9期
2 徐鹏;张海;王以宁;刘艳华;;TPACK国外研究现状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9期
3 罗忻;吴秀圆;;论TPACK视域下专家型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7期
4 郭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组织结构及生成途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秀圆;施枫;;在设计中学习:技术增强型社会教师发展的新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04期
2 武欣欣;董艳;;信息技术支持下项目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字教育;2017年01期
3 谭雪梅;潘健;;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测评及发展模式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6年06期
4 张媛媛;沙沙;;适用于教师培训的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初中物理学科为例[J];数字教育;2016年06期
5 韩淑珍;马燕;;TPACK理念下O2O微课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6年12期
6 李勋;;学习隐喻视阈下基于TPACK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7 陈佳;杨秋慧;;TPACK带给高校教师教学改革的启发——以梧州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8 钱嘉轩;;教师TPACK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反思[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年12期
9 王潉;;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基于TPACK音乐学科化的视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年05期
10 王珏;陈佳洁;;小学数学教师TPACK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瑞安市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璜;黄甫全;;试论学习的第三种隐喻[J];外国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2 曾文婕;;关注“知识创造”:技术支持学习的新诉求[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3 闫志明;徐福荫;;TPACK: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3期
4 吴焕庆;丁杰;余胜泉;;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6期
5 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6 焦建利;钟洪蕊;;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ACK)研究议题及其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1期
7 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8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9 马克斯·范梅南;;教育敏感性和教师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10 李·S·舒尔曼,王幼真,刘捷;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靖;刘志文;;网络增强型课程的设计[J];软件导刊;2006年02期
2 果冻;;威骏出品的1/35 M1114装甲增强型“悍马”[J];模型世界;2011年01期
3 高淑敏;;网络增强型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J];河南科技;2008年08期
4 王雅杰;;层次分析法在网络增强型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10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凯什·依万斯;;增强型地热系统:综述介绍及深部系统建立和循环的现状[A];中国地热能:成就与展望——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曹阳;朱小虎;;多模增强型卫星导航接收机芯片—机遇与挑战[A];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文集[C];2006年
3 程明;蒋铭;朱俊;杨炜杰;;分组增强型OTN技术现状及其在城域网中的应用[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路洋;;浅谈增强型GPRS网络的关键技术[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焦红光;;增强型的DVB-RCS技术[A];2008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会议文集[C];2008年
6 杨云;;HSDPA-WCDMA的增强型无线技术[A];2005年安徽通信论文集[C];2006年
7 马海军;邱炜;;HRJ-IID增强型红外乳腺仪的常见故障处理[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贾文锋邋张悦勇 张奎;莱城区“双强型”村干部达七成多[N];莱芜日报;2007年
2 李亦豪;美国增强型“爱国者3”试验成功[N];中国航天报;2010年
3 郭玉斌 苏晓龙;涞水着力打造“双强型”村委会[N];保定日报;2006年
4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事业本部;CDMA 1X增强型练兵十运会[N];通信产业报;2005年
5 记者 谢潞锦;增强型指基牛市难“增强”[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薛志强 记者 李延江;培养“双强型”村干部 倾心建设好新农村[N];延边日报;2006年
7 IDG电讯;美开发安全增强型Linux[N];计算机世界;2001年
8 广;物超所值的狮王增强型12XDVD[N];计算机世界;2001年
9 记者 高国华;指数基金表现不一 增强型产品“性价比”堪忧[N];金融时报;2011年
10 记者 王颖;互助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双强型”村干部[N];青海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许鹏;增强型压气机燃气轮机控制系统设计[D];燕山大学;2015年
2 马荣晶;600V增强型GaN HEMT器件研究及设计[D];东南大学;2016年
3 高竹;GaN基增强型HEMT器件及E/D模电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朱亚平;稀土CeO_2增强型多孔钛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刘传亮;基于Linux的混合增强型防火墙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31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631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