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认同问卷编制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认同问卷编制及应用
【摘要】:本研究选取在校大学生为被试,旨在通过探讨大学生社会认同的结构,编制《大学生社会认同问卷》,以便为有效测量大学生社会认同提供测量工具。本研究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和开放问卷的调查,考虑我国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初步编制了大学生社会认同预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之后,结果表明问卷的结构和信效度都良好,最终形成大学生社会认同正式问卷。随后对正式问卷进行初步应用,对大学生社会认同的人口学变量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大学生社会认同和网络群体事件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最终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认同问卷结构清晰,包含文化认同、国家实力认同、国民意识、政治认同四个维度,其中文化认同9个题目,国家实力认同6个题目,国民意识4个题目,政治认同11个题目。(2)大学生社会认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用于测量大学生社会认同。问卷四个维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58、0.767、0.844、0.921,总问卷信度达到0.908,表明正式问卷信度较好。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各项拟合指标较好。问卷各个维度之间相关在0.249-0.474之间,各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在0.513-0.868之间,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3)对大学生社会认同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探讨,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会认同在学历、政治面貌、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民族、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家庭人均收入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社会认同与网络群体事件参与行为总体呈正相关,大学生国家实力认同和政治认同能预测网络群体事件参与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认同 问卷编制 网络群体事件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1-23
- 1 社会认同的概念11-14
- 1.1 概念起源11-13
- 1.2 社会认同的概念13-14
- 2 社会认同的理论基础14-17
- 2.1 社会认同理论(social-identity theory)15-16
- 2.2 Turner自我分类理论(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16-17
- 3 社会认同的结构与测量17-19
- 4 大学生社会认同19-21
- 4.1 大学生心理特点19-20
- 4.2 大学生的地位及作用20
- 4.3 大学生社会认同研究现状20-21
- 5 大学生社会认同与网络群体事件参与行为的相关研究21-23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23-27
- 1 问题提出23-24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24-25
- 2.1 研究目的24
- 2.2 研究意义24-25
- 3 研究设计25-27
- 3.1 研究内容25
- 3.2 研究假设25
- 3.3 研究方法25-26
- 3.4 研究步骤26-27
- 第三部分 问卷编制27-40
- 1 初测问卷编制及分析27-34
- 1.1 研究目的27
- 1.2 研究方法27-29
- 1.3 结果分析29-33
- 1.4 信度分析33-34
- 2 问卷正式施测与分析34-38
- 2.1 研究目的34
- 2.2 研究方法34-35
- 2.3 结果分析35-38
- 3 讨论38-39
- 3.1 问卷编制38
- 3.2 正式问卷信效度38-39
- 4 结论39-40
- 第四部分 大学生社会认同现状40-53
- 1 研究目的40
- 2 研究方法40-41
- 2.1 被试40-41
- 2.2 研究工具41
- 2.3 数据分析41
- 3 结果分析41-49
- 3.1 大学生社会认同的总体特征41-42
- 3.2 人口统计学差异42-49
- 4 讨论49-51
- 4.1 大学生社会认同的总体特征49-50
- 4.2 大学生社会认同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50-51
- 5 结论51-53
- 第五部分 大学生社会认同与网络群体事件参与行为的关系研究53-65
- 1 研究目的53
- 2 研究方法53-55
- 2.1 被试53-54
- 2.2 研究工具54-55
- 2.3 数据分析55
- 3 结果分析55-62
- 3.1 大学生网络群体事件参与行为人口学差异55-61
- 3.2 大学生社会认同和网络群体事件参与行为的相关分析61-62
- 3.3 大学生社会认同和网络群体事件参与行为的回归分析62
- 4 讨论62-64
- 4.1 人口学差异分析62-63
- 4.2 大学生社会认同和网络群体事件参与行为的关系63-64
- 5. 结论64-65
- 第六部分 总结论与展望65-67
- 1 总结65
- 2 不足与展望65-67
- 2.1 研究不足65-66
- 2.2 研究展望66-67
- 第七部分 建议与对策67-69
- 参考文献69-76
- 附录76-8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0-81
- 致谢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奇;;问卷编制的若干问题[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5期
2 宫婷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编制与调查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2期
3 石绍华,张梅玲;问卷编制的几个问题[J];心理学动态;2000年04期
4 姜永志;张海钟;;老乡观念的结构及问卷编制[J];心理研究;2010年04期
5 周碧薇;杨欣;陈旭;;青少年学校归属感问卷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1年01期
6 刘峰;;大学生大学认同问卷编制[J];知识经济;2013年14期
7 冯晓杭;;心理学问卷编制和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杜继军;申娟;王金吉;彭运石;;高创造性管理者特征内隐观模型建构及问卷编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06期
9 杜智娟;;高中毕业生升学价值观问卷编制[J];校园心理;2011年05期
10 钟治国;;采油工安全心理测试问卷编制[J];中国培训;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小宏;秦启文;;组织价值观问卷的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曹光法;姚本先;;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问卷编制及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扶长青;张大均;;大学生金钱态度结构及问卷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惠莹;张国礼;张沙沙;;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和问卷编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贾荣芳;伍新春;;中小学教师工作特征的问卷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杨芳琳;周宗奎;罗青;魏华;涂勤建;;青少年网络自我表露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耿晓伟;张峰;李纯;;农村居民幸福感问卷编制及效度验证[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8 曹慧;张建新;李育辉;关梅林;周明洁;于肖楠;刘曦;陈晶;黄飞;;中学生恋爱观问卷编制及其相关因素探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罗照盛;;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及其问卷编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张仲明;张众良;刘亭秀;李红;;学习能力问卷编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佩;女大学生放弃爱情告白的原因问卷编制及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蔡昭敏;我国老年人自我忽视的问卷编制及初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于澄澄;初中生学业拖延问卷编制及初步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庞小佳;高校毕业生就业公正感问卷编制及测量[D];西南大学;2012年
5 高海林;中小学教师幸福感问卷编制与现状调查[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6 杨苑;两性爱情心理契约破坏—违背问卷编制及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7 周云霞;大学生社会认同问卷编制及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8 唐伟伟;我国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行为问卷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姗姗;国民尊严观问卷编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郑莉;大学生自我责任心问卷编制及其发展特点[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07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0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