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社区培育与发展模型的构建及其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在线学习社区培育与发展模型的构建及其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在线学习社区 互联网+ 社交网络 社交型学习 认知临场感 社会临场感 教学临场感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线学习社区成为一种具有典型社交特性的学习形态,正逐渐受到教育领域专家的热切关注。它是依托互联网创建的一种学习环境,有共同学习意愿的学习者,能够聚集在这里一起建构知识、交流情感。在线学习社区不同于现实环境下的学习社区,它具有虚拟性、教育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兰迪·加里森等人对探究性学习社区进行了深入地探究,提出了认知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教学临场感等观点,这些观点对在线学习社区培育和发展的价值在于:社会临场感是在线学习社区形成和存在的心理基础,它是以社区成员之间的交互为基础,社区成员交互程度越高,社会临场感则越强;教学临场感是促进和引导社区成员认知与社交过程的催化剂,它直接影响着社区教与学目标的达成;认知临场感体现了社区成员在社区中建构知识意义的程度,它反映着成员的认知水平。这三种临场感理论,不仅为在线学习社区的培育与发展的模型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其中也蕴含着许多在线学习社区培育与发展的有效策略。
【作者单位】: 南京金陵汇文学校;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在线学习社区 互联网+ 社交网络 社交型学习 认知临场感 社会临场感 教学临场感
【基金】: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在线专题教育社区评价体系的构建(2016ZD313)” 中央电教馆委托项目(课题同名)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随着移动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学习分析等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的信息化生态已发生显著变化。新技术的涌现以及它们对网络信息本质与数量的影响,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塑造着教育、学习情境的结构、学习的本质、教师、学习者的角色等。[1]同时,教育大数据的扩充和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2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3 朱琳;学习化社区的构建策略及政策措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0期
4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5 李奇;谈学习环境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6 李红波,张雪怡;《心理卫生》网络学习社区的重建[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7 张丽艳,孙邵立;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张勇;学习资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郝贵生;对“学习”本质的哲学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熊岳农专学报;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惠芳;;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创新学习之我见[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3 王三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4 何炜虎;;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5 吴桂仙;;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6 王传莲;;《小学生自主(或合作)(或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罗莲;;浅谈班主任如何营造班级的良好学习环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王开良;耿琼华;;浅谈数学“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9 车桂玲;;浅谈英语学习中独立性学习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2 启东市紫薇小学 杨森森;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探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无锡市东亭中学 周小伟;课题学习——为数学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6 冯志阳;用管理手段应对学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永安市曹远学区 廖应莲;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N];三明日报;2008年
8 巢湖日报社党组书记 总编辑 杨睿;谈学习与思考[N];巢湖日报;2008年
9 陈贞彬;泰山铝业党总支让理论中心组学习“活”起来[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张家洼街道成技校 宋敏芳;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莱芜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倩;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安平;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基于网络学习方式分析的学习网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红娟;基于Blending Learning理念的研究性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程薇;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10 林艳;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07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80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