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4:15
				
				
				
				
				本文关键词: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以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与控制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要、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众所周知,攻击性行为(Aggression behavior)是儿童、青少年中一种常见的行为,它的控制、转化与矫正在个体社会性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攻击性行为不仅影响小学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影响我们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控制、减少小学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而且有益于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目前,国外对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更为缺乏,更无专门的对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研究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既有助于丰富国内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又有助于培养小学儿童的良好社会适应行为。 本研究遵循“理论分析—编制问卷—测量、观察、访谈—特点分析”的研究思路,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情境观察、个案访谈研究等方法。在文献分析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和《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揭示了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和手段,阐释了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和手段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和《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编制;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和手段的发展特点研究;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与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关系模型的构建;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情境观察和访谈研究。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是一个三阶一因素二阶二因素一阶六因素的层级结构模型。其中三阶因素为小学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二阶二因素分别为敌意性攻击行
【关键词】:小学儿童 攻击性行为 类型 手段 发展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问题提出11-26
 - 1.1 研究价值11-12
 - 1.1.1 理论价值11
 - 1.1.2 实践价值11-12
 - 1.2 研究现状12-22
 - 1.2.1 概念界定12-14
 - 1.2.2 攻击性行为形成原因的几种理论14-18
 - 1.2.3 攻击性行为的分类18-19
 - 1.2.4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19-22
 -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22
 - 1.3.1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22
 - 1.3.2 从研究的方法来看22
 - 1.3.3 从研究的取向来看22
 - 1.4 研究设计22-26
 - 1.4.1 研究思路22-23
 - 1.4.2 研究构想23-26
 - 1.4.3 研究假设26
 - 1.4.4 研究方法26
 - 2 研究一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实证研究26-35
 - 2.1 研究目的26
 - 2.2 研究被试26-27
 - 2.3 研究材料27
 - 2.4 研究程序27
 - 2.5 统计工具27
 - 2.6 结果与分析27-30
 - 2.6.1 项目分析27
 - 2.6.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27-30
 - 2.7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的验证性研究30-33
 - 2.8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的信效度检验33-35
 - 2.8.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的信度检验33-34
 - 2.8.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的效度检验34-35
 - 2.9 结论35
 - 3 研究二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发展特点研究35-40
 - 3.1 研究目的35
 - 3.2 研究被试35
 - 3.3 研究工具35-36
 -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36-40
 - 3.4.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总体水平的比较36-37
 - 3.4.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性别差异37
 - 3.4.3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学校类型差异37-39
 - 3.4.4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年级特征39-40
 - 3.5 结论40
 - 4 研究三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实证研究40-45
 - 4.1 研究目的40
 - 4.2 研究被试40
 - 4.3 研究材料40
 - 4.4 研究程序40-41
 - 4.5 统计工具41
 - 4.6 结果与分析41-42
 - 4.6.1 项目分析41
 - 4.6.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41-42
 - 4.7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验证性研究42-44
 - 4.8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信效度检验44-45
 - 4.8.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信度检验44
 - 4.8.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效度检验44-45
 - 4.9 结论45
 - 5 研究四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发展特点研究45-49
 - 5.1 研究目的45
 - 5.2 研究被试45
 - 5.3 研究工具45
 - 5.4 研究结果与分析45-49
 - 5.4.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总体水平的比较46-47
 - 5.4.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性别差异47
 - 5.4.3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学校类型差异47-48
 - 5.4.4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年级特征48-49
 - 5.5 结论49
 - 6 研究五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与攻击性行为手段关系模型的初步建构49-53
 - 6.1 研究目的49
 - 6.2 研究被试49
 - 6.3 研究假设49
 - 6.4 研究工具49
 - 6.5 研究结果49-53
 - 6.5.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与攻击性行为手段的相关分析49-50
 - 6.5.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各类型对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50-51
 - 6.5.3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与攻击性行为手段关系模型的初步建构51-53
 - 6.6 结论53
 - 7 研究六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自然情境观察研究53-55
 - 7.1 研究目的53
 - 7.2 研究对象53
 - 7.3 研究工具53
 - 7.4 研究程序53-54
 - 7.5 研究结果54
 - 7.6 结论54-55
 - 8 研究七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的个案访谈研究55-61
 - 8.1 研究目的55
 - 8.2 研究被试55
 - 8.3 研究程序55
 - 8.4 研究结果与分析55-61
 - 9 总讨论61-72
 - 9.1 本研究的方法学思考61
 - 9.2 问卷的编制61-62
 - 9.2.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的编制61-62
 - 9.2.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编制62
 - 9.3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发展特点的研究62-64
 - 9.3.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总体发展特点62-63
 - 9.3.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性别差异63
 - 9.3.3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学校类型差异63
 - 9.3.4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年级特征63-64
 - 9.4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发展特点的研究64-67
 - 9.4.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总体发展特点64-65
 - 9.4.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性别差异65-66
 - 9.4.3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学校类型差异66
 - 9.4.4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年级特征66-67
 - 9.5 本研究有待完善和深入之处67-68
 - 9.6 本研究对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教育干预的启示68-72
 - 9.6.1 对攻击者的教育干预68-71
 - 9.6.2 对被攻击者的教育干预71-72
 - 10 总结论72-73
 - 参考文献73-78
 - 附录78-84
 - 后记8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素芳;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攻击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2年91期
2 陈汉英;刘玉康;;苗族与汉族儿童攻击性行为调查[J];中国校医;2010年07期
3 高秀苹;;攻击与非攻击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比较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晓阳;初中生自尊与攻击性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张双;综合干预消除网络游戏对小学生写作负面影响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翟云彦;高中生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U
					
本文编号:259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597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