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发布时间:2017-05-17 02:07

  本文关键词: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影响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了开发智力的热潮,同时却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在个体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后果。学生“被迫学”的学习动机和“高分低能”的单一才能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对于培养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的初衷。在教育过程中,人们发现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优秀,更不一定成才。曾经的“知识中心论”、“智力中心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教育实践失败足以证明:人才培养不仅要开发人的智力因素,还要注意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抱负、理想、信念、态度、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发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个体成长成才的需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个体成才起着引导、定向、调节、维持、强化、弥补等作用,对于个体智力的提升也有辅助作用。本文采用了文献法,积极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较好地把握大学生在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尤其是搜集整理了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相辅相成,从而对个体成才的作用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过程中还运用了体验法,即设身处地地感知现象,并能对现象的因果关系采取正确分析推理的方法。无论是大学生的成才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我们在校园中深有体会的,作为一名辅导员,我通过自身的感觉、体验利社会经历,可以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当前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和培养的重要性,教育和管理中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能够解决,这些思考最终对于论文的完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本文从非智力因素的缘起、概念及发展研究过程着手,并通过对比分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得出了人的发展离不开智力的提升,而智力的提升需要非智力因素的辅助,所以,人的发展的过程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的结论。同时,通过对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教育、子女的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误区分析,进一步指出了非智力因素在人才培养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最后,通过从非智力因素的四个子系统,即引导系统、动力系统、调控系统和定向系统出发,针对如何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意义上既丰富了非智力因素的科学理论,又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从实践上,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对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非智力因素 开发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文献综述7-10
  • 一、非智力因素的提出7
  • 二、我国针对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理论研究7-10
  • 导论10-12
  • 一、研究的背景10-11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2
  • 第一章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12-23
  • 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内涵12-14
  • 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14-23
  • 第二章 目前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23-30
  • 一、教育在意识上被单一理解为知识的灌输,忽略对非智力因素的开发23-24
  • 二、传统教育思想过于强调智力因素,以智力因素的高低评价学生24
  • 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灌输一内化一外化”的单向教育过程24-25
  • 四、高校学科教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5-27
  • 五、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机制下重“升学”,轻“全面发展”27-30
  • 第三章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30-42
  • 一、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引导系统30-33
  • 二、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动力系统33-36
  • 三、通过有效心理辅导,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调控系统36-39
  • 四、通过培养健康心理,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定向系统39-42
  • 结语42-43
  • 注释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丽萍;;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在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优化[J];海外英语;2011年04期

2 陈培零;;非智力因素与大学英语学习效果[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潘进;;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验报告[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常蕾;;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的影响[J];西北医学教育;2006年03期

5 周海英;;提高“三本”英语教学效果的尝试[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年02期

6 郑虹;注重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7 刘文科;;论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的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24期

8 杨光荣,李培文;发挥体育课优势、促进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1998年02期

9 黄宝燕;;语言思维能力发展变化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作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5期

10 储华平;;大学素质教育应注重非智力因素养成[J];沧桑;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姬金泉;叶威彤;;教育在别处——浅论教育主体对待非智力因素的态度[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2 龙立荣;彭平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测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马晓明;;挖掘非智力因素,开发高中生潜能[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周利;;大学生学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研究评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一平;;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是班级建设的工作重点[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吴福元;王养华;周家骥;;大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周玉燕;;病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席海龙;潘泰陶;王洪武;赵亮;;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调查与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梁晓波;;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政治课教学[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10 徐桂静;;用科学发展观认识调动“非智力因素”[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庆恒;非智力因素与军事教育[N];解放军报;2009年

2 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 宗小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点滴[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山东省蓬莱市北沟第二中学 周传弟;重视非智力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王军;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N];甘肃日报;2008年

5 邓撰相;“非智力因素法”的奇迹[N];长春日报;2005年

6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倪月红;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运用[N];学知报;2011年

7 赵月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8 上高县南港中学 晏祖才;浅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N];宜春日报;2009年

9 张洪超 王若 张舒;记者采访心理非智力因素刍议[N];中华新闻报;2001年

10 何津津;大学生求职:骑马找马最妥当[N];牡丹江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7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荣敦国;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若干运动训练竞赛活动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10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丽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玉文;影响大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许娜;合作学习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韦高罡;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谷丹丹;初中写作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剑;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文新;语文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卢彩霞;地理教育的非智力因素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月华;建立体育与健康教学环境体系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72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6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