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以苏南为例
本文关键词:成人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以苏南为例
【摘要】:培养新型农民和高质量实用型、管理型人才是加快苏南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苏南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提出苏南新农村建设所需新型农民的类型以及培养途径。
【作者单位】: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 苏南 成人教育 农村剩余劳动力 新型农民
【基金】: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08JA880032,课题负责人:史国栋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苏南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政策取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KYY09038,项目负责人:吕莉敏
【分类号】:G720
【正文快照】: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43%,中学文化程度可提高108%,大学文化程度可提高300%。有此可见农民的文化素质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培养新农民,本文通过分析苏南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思考苏南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文;曾青云;赵清良;;新形势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09年04期
2 朱拥军;成新华;;农民教育现状与农民受教育意愿分析——基于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农民(户)896个农民(户)的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3 方华明;;农村职业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J];教育与职业;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举;吴伶俐;;开放教育在农村成人教育中的适应性分析[J];成人教育;2010年12期
2 陈艳林;;论我国的“知识失业”与新农村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7年07期
3 张国浩;赵鹏程;;新时期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要求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7年07期
4 王春林;;国外“农民工”培训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4期
5 黄白;;新农村教育特点初探[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黄白;;基于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研究新进展[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王春林;;农民工培训问题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8 杨亚观;胡培根;;社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1期
9 王贤;;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就业结构的适应性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9期
10 吴锦程;陈榕;;试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构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贤;;强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锦程;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英;江苏省义务教育投资差异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陆敏;广西返乡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3 李蓓蓓;吉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4 夏少卿;青年农民创业素质提升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成新华;;农业私营企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8期
2 成新华;;我国农业组织的创立、成长与发展——基于280个农业组织的调查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01期
3 李元美;张红雷;;浅议新型农民培训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村教育;2006年09期
4 蒋平;;关于现代农民创业培训的几点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08年03期
5 刘成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征及构建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年04期
6 彭移风;;浅探我国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和优化[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山;苏南农村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探析[J];理论与现代化;1995年08期
2 刘远东;;国营农场成人教育的地位亟待提高[J];成人教育;1993年Z1期
3 张维;世界成人教育发展概述[J];成人教育;1998年06期
4 李德春,王恩鹏;面向21世纪成人教育发展趋势的探讨[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2000年S1期
5 陶国强;;跨世纪浦东开发需要一流成人教育相匹配[J];上海成人教育;1997年Z2期
6 林闽钢;苏南城市化发展研究[J];江海学刊;1996年05期
7 贾笑微;;关于我校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1996年S2期
8 高淑敏;当前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状况探析——考察新、泰、港、澳追记[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9 王雅静;市场经济对成人教育发展的作用[J];河北成人教育;1999年06期
10 陈洪澜;;论知识资源开发在成人教育发展中的意义[J];成人教育;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中;;双峰县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浅析[A];第六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四届亚洲农机峰会、全国农机流通杰出贡献单位表彰大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文集[C];2006年
2 巩前文;张俊飚;;对湖北省农民工输出与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思考[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罗英;;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许红寨;;三十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5 乐章;刘苹苹;;人力资本与外出务工:关于湖北省农民增收的调查分析[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李昌庚;;新路径视野下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反思与重构——兼评《物权法》第五章[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陈甬军;;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8 黄景洲;张雷;;对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的思考[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建民;;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与新型农民培育的思考[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桂兰;;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与解决方案[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国康;苏南侨商来宿谋求发展[N];宿迁日报;2011年
2 朱红菊;江苏阳光成为苏南第一家国家级引智示范单位[N];江阴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海平;“高铁促进苏南与上海融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记者 郁正筠 通讯员 周文学 华明昌;5家苏南农商行挺进港城[N];连云港日报;2010年
5 文惠;苏南加快与上海接轨步伐[N];江苏经济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赵曦;苏南与温州:模式并非可能[N];消费日报;2004年
7 陈天翔;江苏保监局苏南试行驻点监管获成效[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刘光平;苏南“五虎”竞风流[N];中国信息报;2003年
9 曹建军 赵鹤茂;再获苏南第一[N];常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通讯员 刘光平 本报记者 陈蕊;苏南县域经济何以活力四射[N];江苏经济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殷晓岚;20世纪苏南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许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康文杰;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5 马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张一平;地权变动与社会重构[D];复旦大学;2007年
7 褚志远;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杨娟;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克亚;河南省农村人口流动及其对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李勇;近代苏南渔业发展与渔民生活[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斯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慧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袁红莎;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休闲农业转移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4 米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祖祺yN;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尹少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7 牟怀宇;潍坊滨海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孙友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析[D];河南大学;2010年
9 崔彦元;保定市各县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白东;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1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021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