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的再生产:家务和瑞典儿童对家庭中性别平等的态度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别的再生产:家务和瑞典儿童对家庭中性别平等的态度
更多相关文章: 性别平等 社会性别 儿童 家务劳动 家庭 瑞典 再生产 态度 父母 性别分工
【摘要】:
【关键词】: 性别平等 社会性别 儿童 家务劳动 家庭 瑞典 再生产 态度 父母 性别分工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的父母而获得对于如何组织家庭生活的第一印象。作为观察结果,多数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将“男性”的和“女性”的家务劳动概念化了。成人之间的通常是不平等的劳动分工对于家庭内的社会性别的构建至关重要。而如果家务被孩子们视为性别化的活动,那么不平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军;英国的性别平等和商业教育[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5期
2 王和平;中国外交界的第六朵金花张幼云[J];国际人才交流;2000年11期
3 刘伯红;为东北亚地区的性别平等事业作出贡献──“东北亚妇女领导人会议”在汉城召开[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4期
4 ;“妇女就业和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研究”项目招标通知[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6期
5 彭希哲;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以对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分析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2期
6 陈雨亭;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3期
7 曾红兵;;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宋月萍,谭琳;论我国基础教育的性别公平[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2期
9 王孟兰;对我国提高妇女地位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肖扬;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男女两性协调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玲;;农地分配中的性别平等问题[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朱玲;;农村土地分配中的性别平等问题[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3 林志斌;;性别敏感的参与式项目规划——使妇女直接参与社区决策的途径[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4 江波;王国红;;引言:社会性别意识的提升[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5 孙正娟;;从1950年婚姻法看中国政府与民众的互动——读内尔·戴蒙德《变革家庭:1949—1968年中国城市与多村的政治、爱和离婚》[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朱小丽;;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化趋势的社会学透视[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Nicdy Gardo;;推进易损社会的发展:人是核心的问题[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8 王锁娥;;科学发展观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9 贺雯;;性别差异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杨颂平;祝平燕;;妇女艾滋病与性网络[A];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 张朔;女人能改变世界[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Yoriko Meguro博士 张素芬 赵红菊;从性别视角看人口、生育和发展[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作者刘伯红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二十一世纪中国有多少女首脑?[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林志斌;多视角看全球化[N];中国妇女报;2000年
5 张锴;男人女人,永远的伙伴[N];中国妇女报;2000年
6 丁娟;性别中立还是性别盲点[N];中国妇女报;2000年
7 记者 李明江 喻菲;性别平等在诸多领域取得进步[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8 记者 杨杏南;妇女研究直面九大问题[N];中国妇女报;2001年
9 本报评论员;谱写新世纪性别平等的篇章[N];中国妇女报;2001年
10 冯媛;媒介的教训[N];中国妇女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2 张晨阳;从理想国到日常生活[D];复旦大学;2006年
3 刘晶岚;中国农村妇女在社区林业管理中的参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群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女性就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谭咏梅;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差异问题——社会性别视角的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书芝;家庭性别平等观念与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认知[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王新燕;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群体中的性别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战;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两性冲突[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辉玲;村委会选举中的性别两票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姚俊;当前中国女性就业难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8 孟晓超;国际经济法的女性主义视角评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冀俊平;成型期的中美女性高等教育专业比较[D];西南大学;2006年
10 陶百强;我国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58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05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