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三喻文化与社区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25 01:02

  本文关键词:三喻文化与社区教育 出处:《成人教育》2008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三喻文化 社区 社区教育


【摘要】: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提出了"三喻文化"的理论,对于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教育实际上就是对文化的一种传递。当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日益要求社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社区教育内涵丰富,这要求其文化传递方式也必须是多样的而非单一的。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77
【正文快照】: 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类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其《代沟》一书中,把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互喻文化和后喻文化。教育对象的年龄、经历、求学目的不同,文化传递方式也相应地要有所区别。由于社区教育对象广泛、教育内容丰富且教育方式灵活,因而其必然是不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晋银峰;论社区教育和学习化社会[J];继续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J];社会学研究;2000年02期

3 雷庆;社区教育的概念和北京地区社区教育的特点[J];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德俊;阳德华;;后喻文化时代青少年的新特点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弓丽娜;现代社会中的青年文化反哺现象探析[J];道德与文明;2004年04期

3 陈丽萍;论后喻社会中的文化反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王丽君;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徐安琪;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研究——以上海为例的实证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6 刘桂莉;养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赡养"问题——试以"空巢家庭"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弓丽娜;现代社会青年文化反哺的新趋势[J];当代青年研究;2004年02期

8 姚月红,马建青;从多维视角透视“代沟”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4年05期

9 龚界文,胡静;“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J];青年探索;2004年05期

10 吴小英;;代际冲突与青年话语的变迁[J];青年研究;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准胜;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焕;桂东南客家育俗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龚浩群;一个古老神话的再生与传承——湖北长阳廪君传说考察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宋晓慧;当代文化变迁与青少年社会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唐祺;苗族家庭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宁;上海构建学习化社区的现状及其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秦洁;论我国城镇学习化小区的建构[D];河南大学;2004年

7 杨芸;影响学习型家庭创建的家庭因素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祁海芹;我国社区教育运行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英福;日本开放式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柴哲彬;河北省威县中学生网络沉迷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怡;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镜庭;拉丁美洲的非正规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2 ;从统计看两年制大学(社区大学)[J];科技导报;1981年03期

3 镜庭;纽约市不合格学生特别学校首批学生毕业[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6期

4 周琴芳;;当前美国教育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1985年01期

5 余炳炎;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为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江岸社区学校异军突起[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7年01期

6 佛朗克·诺伍德 ,朱纯;美国ATS-6教育卫星简介[J];外语电化教学;1987年03期

7 陈连玉;“青龙”为何能起飞——关于北京市西城区青龙桥小学社区教育观察与思考[J];中小学管理;1989年04期

8 ;教育短波[J];天津教育;1989年12期

9 ;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J];天津教育;1989年Z1期

10 郭士骞;;本市召开社区教育工作现场汇报会[J];天津教育;1989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西湖;;居民城市化的意义和理论[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张丽娅;;我与糖尿病社区教育[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三届营养与肿瘤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3 梁绿琦;刘东青;;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选择[A];透过互联经济体系创造财富——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北京阶段会议文集[C];2001年

4 许温生;;插上翅膀才能腾飞——对办好“家长学校”与搞好“社区教育”的思考[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5 吴中良;俞晨红;黄淑颖;陈烨;;小小学校爱心浓——无锡市落霞小学“爱心教育”写真[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6 肖锦秀;;新时期博物馆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社区教育的调查思考[A];赣博论坛——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前瞻论文集(一)[C];2003年

7 袁巧仙;林仰珠;张淑琴;;“因势利导,谆谆善诱”——辅导女性违法者的阶段性多元化介入策略[A];全国首届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研讨会会刊[C];2003年

8 刘占山;;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吴国庆;李金贵;;农村成人教育“近忧”、“远虑”及重新定位[A];2003年中国成人教育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伯奎;;现代社区——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体系重建的载体[A];2003年中国成人教育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慧;社区是篇大文章[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刘天柱;社区办教育为家长学校撑起一片蓝天[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通讯员 魏红 本报记者 唐青林;搭建社会参与教育大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刘建霞(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记者 夏越 樊世钢;社区搭台 教育唱戏[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 王继平;推进社区教育实验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张志坤;社区教育实验与教育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程仁;国外社区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王伟杰 孙宁;我国社区教育面面观[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夏越 樊世刚;社区搭台 教育唱戏[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王英;中国社区老年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胥英明;中国主要社区教育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宋孝忠;关于学习化社区的构建[D];河南大学;2001年

3 李相云;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莫虹;社区人口管理转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贺妍;城市社区居民道德建设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朱君义;广州市芳村区社区教育及其管理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达红;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昌波;走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玫璐;境外社区教育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孙宁;上海构建学习化社区的现状及其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30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330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4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