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模式与方向研究
本文关键词: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模式与方向研究 出处:《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飞速发展对劳动者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导致教育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终身化和优质化的特征,同时,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要求继续教育强化产业意识、转变教育观和人才质量观,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自身改革,调整自身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品牌意识,树立开放的发展观,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Abstract]:Sustained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of workers put forward a higher demand for updating, resulting in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diversification, life-long and high-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o create a learning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requires continu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industrial consciousness, to change education and talent quality, to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reform, to adjust their own structure, an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mode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strengthen brand awareness, to establish an open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take the road of inclus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strive for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
【基金】:兰州交通大学继续教育教改项目“继续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29.2
【正文快照】: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构建、完善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终身教育体制。继续教育以其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学习形式的个体化和多样化而成为高等院校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实践者、排头兵。终身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德益,胡敏;科学发展观引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成人教育;2005年10期
2 王传永;以开放求发展——解析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思路[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郭泽保,田树红;中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06期
4 孙芹丽,张忠年;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5 谢枭鹏;秦治中;何林;;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03期
6 杨学俊;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模式研究[J];理论月刊;2003年06期
7 沈世铎;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成人教育改革[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年03期
8 李昌军,高均玉,刘文华,单鸿恩;天津市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黄松青;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05期
10 刘祥龙,王传永;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21世纪初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江红,黄育云;关于择校就学的经济学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徐旭晖;;农民非农就业对加剧广东劳动力市场分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3 李莉;英美两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的比较及经验借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李勇,陈晓阳;市场经济与大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高丽;德国失业人员培训经费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6 李克强,周亚,蔡维;最优受教育年限选择的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李克强;陈博;周亚;;人力资本增长上限与劳动者最优受教育年限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傅玲,白文飞;健康——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本投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孙伟,王涛;论教育经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张淑玲;董晓哲;孙伟;;论高等教育可持续经营理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勇;;高等学校成本结构与产出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胡春梅;;山西省普通高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曲绍卫;陈东生;;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探究——济南市“教育优化升级工程”机制与效力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星云;;高校教师流失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温海燕;;浅谈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大学毕业生自愿性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湘萍;郝克明;;中国劳动力市场户籍分割与企业在职培训的作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李湘萍;丁小浩;;企业在职培训的私人投资收益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王一涛;;过度教育:根源及对策[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吴克明;;教育的收入功能新探:工作流动的视角[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李锋亮;史静寰;刘帆;;中国高教资源的区域协调状况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立君;美国公立高中能力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郎益夫;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6 白菊红;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民收入分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志刚;高等学校办学效益综合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上仁;中国高等院校成本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兰;湖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鹏;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本玉;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魏红;80后大学毕业生工作倦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昌林;陕西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高健;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杨帆;论完全信息与高等教育供求均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姚建根;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D];浙江大学;2001年
10 龙伟;成人高校教师的薪酬管理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一峰;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模式的跨世纪思考[J];成人高教学刊;2000年05期
2 金建雄,袁昱明;我国成人教育“类倾销”现象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成人高教学刊;1999年01期
3 ;新世纪与中国成人教育的新发展[J];成人教育;1998年01期
4 楼一峰;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结构发展趋势[J];成人教育;1998年11期
5 李中国;成人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J];成人教育;2002年12期
6 蔡天玉,胡立勇;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改革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7 马德益,胡敏;学习型社会中高校成教发展机遇与增长点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8 高伟江,芮国强;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年05期
9 但锋,江宝珍;论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的发展及改革[J];函授教育;1998年03期
10 王永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成人教育新体系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福;;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模式、方向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8期
2 何履胜;罗能;闫智勇;;“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成果公报[J];继续教育;2011年03期
3 成都教育学院总课题组;“21世纪初农村初中教师科研推动型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方案[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陈灵娟;;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7期
5 徐沁;;以内涵式发展构建中国继续教育办学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9期
6 高红霞;;关于中学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刘叶红;;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J];合肥教育院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刘叶红;;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张超;;电大继续教育模式初探[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赵光洲;徐海涛;;云南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华;;环境会计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2 郝江俊;;提高村民环境意识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江苏省建湖县南庄村发展小循环经济调查[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3 杨勤丽;邱凌;刘娟娟;苑建伟;;关于发展庭园循环经济模式的几点思考——以杨凌示范区新农村建设为例[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才巨金;戴玲;;不断创新 实现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曹东义;;试论现阶段中医的“三大派别”与继续教育[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王志红;;论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C];2002年
7 林京榕;;试谈二十一世纪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涛;李继坤;王乐富;;加强病案管理继续教育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A];第七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9 刘静;赵智;;病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A];第七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龙福德;余启峰;;病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探讨[A];第七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星 郭景环;探索职教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课题[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杨锐锋;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N];黑龙江日报;2004年
3 陈静淳;发展继续教育 构建学习型社会[N];贵州政协报;2006年
4 李秀玲;浅谈抓好档案人员继续教育[N];四平日报;2007年
5 张岚;如何加强新世纪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N];中国档案报;2001年
6 都红兵 史亮 许宪章;继续教育——县级电大显风流[N];安徽日报;2001年
7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史宁中 校长助理 张贵新;师大 为继续教育助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林 溪 通讯员 谢 民;在继续教育中成长[N];中国教师报;2004年
9 蔺红 陈建中 整理;税收要发展 教育要先行[N];中国税务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蔡闯;继续教育中的“畸形”现象[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勤;中国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 赵西华;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杨敬华;农业科技园区创业与创新发展机制与模式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4 徐海;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规划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5 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D];武汉大学;2005年
6 胡建渊;南京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7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8 姜恩来;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李咏梅;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飞飞;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战略选择[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史贞;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3 许峥嵘;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郭强;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曾笑;新课程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新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龙冰雁;永州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冯红英;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阶段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平;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谢晖;基于循环经济的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赵静;资源与就业:山西省就业结构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13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41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