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澳门在职青年对于终身学习的认知及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2 21:37

  本文关键词:澳门在职青年对于终身学习的认知及行为研究 出处:《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澳门青年 终身学习理念 认知度 行为研究 学习资源 问卷调查 学历水平 被访者 知识结构 教育机构


【摘要】:终身学习是目前世界各国流行的一种思潮,各国都纷纷以终身学习理念作为教育改革和社会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快速的膨胀,现代社会中的群体日益需要不断充电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准。此外,终身学习还能够使学习者获得全方位的提升。本文以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澳门在职青年对于终身学习的认知度,认知行为、参与终身学习的状态、参与终身学习的动机以及其对澳门实施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认知等。通过该调查研究,本文发现澳门青年对于终身学习的认知度相对较为理想,这主要与澳门政府长期大力推进和发展终身学习有较大关系。此外,澳门青年在参与终身学习的动机方面,具有较强的功利性特点,大多数均以职业发展中的晋升为目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学习习惯和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养成。在终身学习的行为方面,有少部分的青年虽然想学习但是无法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学习的资源及环境也相对较为不足。针对上述特点,本文提出了澳门应该在进一步发展和推动终身学习方面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Abstract]:Lifelong learning is a kind of popular trend all over the world, all countries have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as the main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rapid expansion of information, modern society groups increasingly need to constantly charging to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ir skills standard. In addition, lifelong learning can help learners get all-round improvemen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to understand Macao youth for lifelong learning awareness, cognitive behavior, participation in lifelong learning, lifelong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environment Macao and the conditions of cogni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we find that Macao youth for lifelong learning awareness is relatively ideal, the main and Macao The door of long-term government vigorously promote and develop the lifelong learning has great relationship. In addition, the Macao youth participation in lifelong learning motivation, with strong utilitarian features, most are promo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habits and mode as a way of life, and further develop in the aspect of lifelong learning. The behavior of a small part of the youth although want to learn but can not grasp the study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is also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In view of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in Macao should further develop and promote lifelong learning.

【作者单位】: 澳门科技大学国际旅游学院;
【分类号】:G729.2
【正文快照】: 一、研究综述(一)终身学习的内涵终身学习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后期,,它是伴随着终身教育及其相关理念的普及和认识的深化而逐渐产生的(吴尊民,20(拼)。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潮流。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就开始为终身教育法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鲍道宏;;国外“终身教育”理论、理念和思潮发展脉络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张译文;;美国继续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李玉芳;美国终身教育基本经验及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李洪波;另辟“灰”径与终身学习[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李玉芳;;美国终身教育基本经验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6 姚远峰;美国终身学习运动与社区教育的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年02期

7 高翔,胡鞍钢;学习社会发展趋势及国际经验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8 王旭;;国际组织推进终身学习简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2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晓白;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本开发[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翠霞;辽宁经济与高等教育现实适应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2 祁海芹;我国社区教育运行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琦;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实验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4 胡玺丹;生物师范生“教师素质”目标达成度现状分析及教改设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卫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姬广华;信息技术对终身学习力的构筑[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冯晖;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东;中心城市学习型家庭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朱茹华;从教育分流意向看我国农村初中教育分流现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瑾;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日本终身教育政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建平,王华轲;德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刘小强;李斌;;世界实践中的终身学习理解和实施策略比较——兼谈欧盟、日本和美国终身学习实施的特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2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逸邦;终身学习和经济体系转型的互动——香港在90年代中期的体验[J];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2 张道玲;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3 郑忠梅;论终身学习理念下的成人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4 高益民,叶赋桂;终身学习与世界高考制度的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5 柏曙邹,金芳芳;终身学习理念与远程教学角色观[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1年03期

6 杨启亮;终身学习理念与教学角色观的改造[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01期

7 黄尊灵 ,孙静 ,唐淑华;知识经济时代自学考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09期

8 童山东;台湾推展学习社会[J];成人教育;2001年12期

9 王绽蕊,庞学光;试论基础教育的终身学习化取向[J];开放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10 陈东瑜;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乔虹;5万妇联干部大提“素”[N];中国妇女报;2003年

2 宇 姝;蒙牛要做学习型企业[N];中国质量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刘益广 通讯员 王靖 杨彬;有本事你到连云港来[N];市场报;2003年

4 郭宏;农三师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N];兵团日报(汉);2004年

5 胡向东;自学考试: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王进 王宁 郝效德 孙淑敏;扭住正规化这条主线[N];人民公安报;2004年

7 ;创建学习型组织 争做知识型职工[N];中国黄金报;2004年

8 魏正加 作者单位 江苏省阜宁县供电公司;培训部门在学习型企业建设中大有可为[N];中国电力报;2005年

9 ;农总行下发通知要求创建学习型组织[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10 何晓光;发展是实现男女平等的不竭动力[N];沈阳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宋孝忠;关于学习化社区的构建[D];河南大学;2001年

2 赵红利;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国家标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宋增林;阅读教学的范式转换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钟蜀玲;新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红;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方法之案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16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416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