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聋童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6 14:41

  本文选题:精神卫生 切入点:聋童 出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 :调查聋童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家庭相关因素及聋童自身因素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对 13 8名聋童 (男性 92名 ,女性 46名 )的父母养育方式、家庭背景因素、聋童自身因素与各类行为问题进行调查评定。结果 :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显示聋童有行为问题的占 61 5 9%。相关分析表明 (r =-0 . 3 5~ 0 5 3 ,P〈0 0 1)①男聋童的违纪行为、情绪问题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的父、母拒绝、否认 ,父亲的过度保护 ,母亲的惩罚、严厉显著负相关 ;与父亲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 ,女聋童仅情绪问题行为与母亲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②仅男聋童的行为问题与父亲的文化程度显著负相关。③男、女聋童的行为问题都与年级显著负相关 ,只有男聋童的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显著正相关。④聋童的行为问题类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⑤聋童的问题行为多发生在 7 7岁 -12岁。
[Abstract]:Objective: To survey and related factors of behavior problems of deaf children. Methods: using EMBU (EMBU) questionnaire, family factors and self factors of deaf children, Rutter 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138 students (92 males, 46 females) of the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family background,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deaf children self factors and behavior problem. Results: Rutter 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for teachers that deaf children with behavior problems accounted for 615 9%.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 53 =-0.3 5~0, P < 001) the male disciplinary action of deaf children,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mood of the father, the mother refused to deny, father's over protection. The mother's severe punishment,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and the father's preferenc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female deaf children only emotional problems and mother preferenc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The only male deaf children behavior problem And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he male, female and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s in grade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positive correlation behavior only male dea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types of behavior problems of deaf children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The problem behavior of deaf children's multiple students at the age of 77 -12 years old.

【作者单位】: 浙江省衢州市聋哑学校 浙江省衢州市聋哑学校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分类号】:G7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志伟,刘少文,李雪荣;儿童行为问题、学业成绩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模型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4期

2 邓冰,罗虹,王雪静;贵阳城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与家庭背景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4期

3 薛兴邦,李建国,陆莲芳;上海市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涛;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侯学光,尹成军,孔元原,丁学星;癫痫儿童适应行为特点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2年02期

3 刘倩,傅平,于双玉;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力因素对照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4年03期

4 刘爱书,武丽杰,陈力;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偏相关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5期

5 王丽敏,王达,刘爱书,陈晓慧;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4期

6 马莉萍,孙艳萍;余姚市450名4~7岁儿童心理行为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5期

7 章殷捷,叶文宣,丁振尧,章月影,邓君芳;苍南县6~12岁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5期

8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周路平;问题行为早期发现量表在初中生中的应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温盛霖,王玲 ,王厚亮 ,顾华英 ,程敏锋;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儿童咨询者临床资料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福;行为问题儿童智力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2 白丽英;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美峰;初中生问题行为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欧婉杏;慢性病儿童心理特点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黄和林;宁波市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心理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漫欣;初中学习不良学生的元认知调节特征及训练[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贾丽芳;青少年视力低下的群体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9 朱晓鹂;家长素质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10 吴郁芬;中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忻仁娥;唐慧琴;林霞凤;;全国22省市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之三——生物因素与儿童智力及精神卫生问题[J];上海精神医学;1993年01期

2 王玉凤,沈渔惃;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综合研究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年03期

3 刘少文,杨志伟,龚耀先,李雪荣;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力聚类分析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1期

4 刘爱书;11-12岁儿童家庭环境与行为问题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富荣;王庭照;张彩;王耘;;聋童与普通儿童解决加减文字题和字词意识关系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7期

2 孟萌;;浅析聋校律动课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3 沈巧珠;朱凤华;;强化语言教育 探索康复新路[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10期

4 张大春;;浅谈聋童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7期

5 葛遂元;;聋盲智障识字入门课本的统筹考虑[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郑璇;;双语聋教育中的语言学问题[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年05期

7 闫妍;;生活处处皆语言——聋校低年级语言教学案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8 程云涛;;浅谈聋校初中数学的激励性学习评价[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勤;;浅谈聋童听力语言训练[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嗓音言语听力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金莲;;浅谈聋童口语训练的方法[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嗓音言语听力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陶德清;卢静;;聋童和正常儿童自我延迟满足的跨情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郝坚;苏彦捷;;从视觉观点采择能力看听力正常家庭聋童的心理理论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杨建军;;聋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实践[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惠英;;一项为聋童回归主流社会的铺路工程[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福泉;;听力残疾儿童的交往手段[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简栋梁;;为聋儿回归主流铺路[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杨建军;;聋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江巧月;;健聋融合教育的班级管理[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叶明e,

本文编号:1575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575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2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