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排斥下的农村残疾儿童入学困难分析
本文选题:无意识排斥 切入点:农村残疾儿童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与正常儿童相比,农村残疾儿童面临着许多人们难以察觉的困难与窘境,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排斥。这种社会排斥是一种无意识排斥,是由那些旨在促进社会公正、平等与融合、消减社会排斥、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社会政策、制度引发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是相关政策的非预期后果。文章从教育政策制定的粗疏与空泛、教育制度瓶颈的制约、入学程序设置的限制三个方面揭示了无意识排斥的存在,分析了农村残疾儿童入学困难的原因。
[Abstract]:Compared with normal children,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rural areas face many difficult and difficult situations, even some degree of social exclusion, which are unconsciously excluded by those who aim to promote social justice. Equality and integration, social policies to reduce social exclusion, and social policie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the social exclus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caused by the system is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 of relevant policies. The restriction of the bottleneck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restric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ntrance procedure reveal the existence of unconscious exclusion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y of enrolling disable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76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景晓芬;“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2期
2 肖卫宏;;困境与出路:对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谢明;;建立并完善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支持体系[J];现代特殊教育;2006年03期
4 刘燕;;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特殊教育发展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01期
5 朱佳妮,姚莉萍,陈超翰;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学校范围内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6 卿素兰,刘在花,杨希洁,赫尔实;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与评价探析(I)[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10期
7 余强;;美国中小学阶段特殊教育安置的趋势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琳华;;运用专业社会工作解决和预防农村赌博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2 龚晶;;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的新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3 吴静;;运用团体社会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巫兰英;;论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6 魏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我成长小组”模式初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7 杨荣;;功能与角色:中加社会工作者比较——以社区发展为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许琳;张艳妮;;社会排斥理论与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冯涛;;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取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2期
10 黄耀明;;社会工作理论发展模式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瑞德;;社会参与:构建老年资本的重要途径——以一个微观社会学的视角[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二[C];2006年
2 李瑞德;;社会参与:构建老年资本的重要途径——以一个微观社会学的视角[A];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积极老龄化”中文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3 王瑞华;;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企业社会工作探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耀明;;外展社会工作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的实践分析——以漳州市救助中心外展行动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莹;;危机干预模式对受灾者的个案介入——以漳州市救助管理工作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耀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的老年人机构照顾[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玲;白文飞;;流动儿童社会排斥的制度性因素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原野;;老年社会服务研究[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彭何芬;陈浩;;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谈老年人丧偶和危机干预——对一家庭悲剧个案的反思[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晨曦;;从钢琴艺术社会化看社会工作理念在钢琴教育中的渗透[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建;社会排斥视角的城市更新与弱势群体[D];复旦大学;2008年
2 陈涛;转型期城市社区自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4 李太斌;治理理念下的政府和社会伙伴关系构建[D];上海大学;2007年
5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6 路学仁;当今中国城市乞丐问题的构成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7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卢爱国;使社区和谐起来: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佳卉;资产建设: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程胜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亚鹏;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隋焕丽;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超;支持与回应:社区青少年求职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林艳;残疾人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晨晴;基础教育弱势学生支持政策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覃颂;论群团组织在维护青少年权益中的作用[D];广西大学;2008年
7 熊觉;外来人口子女义务教资源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王金凤;村民的互助[D];中南大学;2007年
9 韩晶;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中的社工介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兴华;我国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克莱尔·肖特;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4期
2 乌德亚·瓦格尔,刘亚秋;贫困再思考:定义和衡量[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3 铁自强;农村随班就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0年04期
4 李浩;迅速发展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J];社会福利;2002年05期
5 张曙;对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6 李斌;社会排斥理论与中国城市住房改革制度[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7 陈云英;国家教委“九五”课题: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效果评估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3期
8 凌苏心;中国大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特殊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9 周耿;北京市随班就读综合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10 韦小满,袁文得;关于普小教师与特教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对话邓朴方[J];三月风;2005年01期
2 王瑞梓;姚引妹;;中国残疾人口的现状与对策[J];南方人口;1990年02期
3 贾劝宝;;简论残疾人口的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J];西北人口;1988年03期
4 ;打造和谐发展的根基——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5 秋桦;;不能歧视残疾人[J];健康博览;1997年10期
6 李韧;白建明;;甘肃省残疾人口现状与对策[J];西北人口;1990年04期
7 ;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摘要)[J];中国临床医生;1994年01期
8 郝凯广;秦玉彬;;拓展与保护:残疾人政治参与权利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韩忠伟;;浅析我省残疾人就业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4期
10 马才华;;建立中国残疾人社会学的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占彪;樊作澍;肖迅;;关于在残疾人群中培训“职业心理咨询师”的可行性论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健鸿;韦敬;张朝志;;论发展残疾人事业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贺丽珍;;对残疾人心理卫生工作的探索与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先锋;;我国残疾人健身与康复体育研究现状[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5 武金贵;;纳入政府大盘子,依靠残联挑担子 全面推进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工作的稳步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梁鸿君;;发展残疾人事业 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A];北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樊作树;;开幕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吴燕丹;黄汉升;;北京残奥会对中国残疾人体育的影响及发展策略[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史占彪;李春秋;;网络信息服务与残疾人心理卫生[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杨津惠;;中国残联“十一五”防盲治盲工作新进展[A];第三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佳佳;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N];经济日报;2008年
2 记者 郭雄伟;我市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突破发展[N];商洛日报;2009年
3 胡永红 史治国 方立;五台残疾人事业撑起和谐建设新天地[N];忻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刘晓华;真心实意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N];大连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陈永红 记者 黄永礼;汤小泉来皖调研农村残疾人事业[N];安徽日报;2008年
6 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邓群芳;残疾人事业要全面创新[N];珠海特区报;2009年
7 记者 尤婷婷;我省残疾人事业持续快速发展[N];甘肃日报;2009年
8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N];浙江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恩惠;省残联领导来溪调研[N];本溪日报;2009年
10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N];广西日报;2009年
,本文编号:1586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586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