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残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本文选题:视残儿童 + 社会适应能力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1期
【摘要】:视残儿童将来能否平等参与社会,关键在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高 低。视残是不可逆的,但社会适应能力之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与培养 获得补偿的。本文就视残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了认真分析,并针对目前学校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法及途径。
[Abstract]:The key to equal participation of disabled children in the future lies in their high social adaptability. Visual disability is irreversible, but the deficiency of social adaptability can be compensated through training and training. This paper make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ocial adaptive ability of children with visual dis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rain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 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
【分类号】:G7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爱民;杨海河;张晚霞;裘蕾;孟杰;王凤芝;武英华;穆凤霞;郭纯全;王春华;宋琴素;闫奇;陈欣欣;滕红红;张秀玲;丁辉;;北京市社区0~12月龄儿童发展综合干预模式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年12期
2 王益文 ,张文新 ,纪林芹 ,侯逾璋;母亲行为与儿童行为问题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4期
3 阳德华;初中生自我概念与抑郁、焦虑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9期
4 陈会昌,谷传华,贾秀珍,双赫,饶锋,任芳,张荣华,单玲;小学儿童的交友状况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3期
5 谷传华,陈会昌,许晶晶;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早期的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6 刘在花,许燕;学习困难儿童友谊质量、定向、孤独感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7 江琴娣;视觉障碍儿童适应行为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8 张向葵,张林,赵义泉;关于自尊结构模型的理论建构[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9 张文新;王美萍;Andrew Fuligni;;青少年的自主期望、对父母权威的态度与亲子冲突和亲合[J];心理学报;2006年06期
10 陈妙娥,邹瑾;单亲家庭中儿童性别角色的移位及其教育策略[J];宜宾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丽珠;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禄小平;;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准胜;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2 张宁;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夏婷;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谢国栋;视障人群动作内隐认知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野;3-12岁儿童个性结构、类型及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旭;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松涛;大学生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梁莲兰;在沪韩国幼儿园生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艳平;初中生自我概念、考试焦虑及其相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晓华;城市家庭生活方式变迁下的家长育儿观念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军;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多元智力倾向性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任丽娜;初中生受欺负者的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黄真莉;马来西亚独立中学学生考试成败归因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邬洁妮;华人中学生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长飞;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晗;幼儿性别概念及性别偏好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钱志亮;谈视力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与盲校相应特殊课程的设置[J];课程.教材.教法;1995年01期
2 田代强,黄祖江,冯玉森;何媛琼,你就是把“金钥匙”![J];广西教育;1997年03期
3 汪发荣;罗田县积极探索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一体化模式[J];湖北教育(教学版);1998年11期
4 饶洁芳;这里阳光灿烂[J];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5 杨奎之,李祯;视残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培养[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1期
6 石岩;周静圣;;太原市盲校学生视残病因及视力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尚克玲;我们该给盲人多些关爱[N];兰州日报;2004年
,本文编号:1867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86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