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蓝院的作为:用青春作证

发布时间:2018-05-09 20:59

  本文选题:大学生 + 创业 ; 参考:《中外企业家》2002年01期


【摘要】:几年前的一次偶遇,使肖鹤和汤元走上了共同创业的道路。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北京的学生创业者大多销声匿迹时,他们的蓝院却昂然挺立在创业的云端,备受市场的瞩目。一周内,我们曾两次走进蓝院的大门,说句实在话,这个大院从外表上怎么看都显得有些古旧,而行走在其中的肖鹤(29岁,蓝院老大)、汤元(25岁,蓝院“二头领”)们却是如此年轻甚至生“秀”,在这样的视觉对比中,我们的内心不时感慨于这个时代的勃动、多彩和丰富的可塑性。绿荫环抱的蓝院,头顶是京城西北角的难得的蔚蓝色天空,透过蓝院,我们不由想起几十年前一位智者的呼喊:相信我们的青年!透过肖鹤和汤元们消瘦却饱满的神情,我看到了一个时代成长的步伐。回首过去,肖鹤说,我们是幸运者,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放弃了大好就业机会,而选择了创业。汤元说,我们是幸运者,因为我们不仅走到一起,而且至今仍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哲人说,我思故我在。蓝院人说,我们作为,所以存在。
[Abstract]:A few years ago, a chance encounter, so that Xiao and Tang Yuan on the road to joint venture. A few years later, while most of Beijing's student entrepreneurs have disappeared, their Blue House stands high in the cloud of startups, attracting market attention. In one week, we once walked twice into the gate of the Blue Yuan. To be honest, the compound looked a bit old from the outside, and Xiao He-yun, 29, the eldest of Blue Yuan, 25, who walked among them, In this visual contrast, our hearts often feel the movement, colorful and rich plasticity of this era. The blue courtyard surrounded by green shade, overhead is the rare azure blue sky in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the capital. Through the blue courtyard, we cannot help but think of the cry of a wise man a few decades ago: believe in our young people!!! Through Xiao he and Tang Yuan people thin but full expression, I saw an era of growth pace. Looking back, Xiao said, "We are lucky because we gave up good jobs in the first place and chose to start a business." 'we are lucky, 'Mr. Tang said,' because we are not only together, but we are still together as a whole.' The philosopher said, I think so I am. The Blue Academy says that we as, so exist.
【分类号】:H319;C9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逸夫;;大学生携智障弟弟创业[J];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1年02期

2 苏霍姆林斯基,刘启娴;大学生如何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3 随缘;;贫寒之家走出的四个大学生儿女[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02年02期

4 施建农;;无知者无畏,知所以者亦无畏——认知对情绪的影响[J];父母必读;2003年08期

5 罗任;周茜;;广州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年03期

6 张会祥;枫叶;;了解和信心使10岁孩子成为大学生[J];家庭与家教;2006年11期

7 封春元;张琳;;大学生文学阅读与家庭背景的关系[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吴佚;;育儿经[J];金秋;2008年04期

9 许政法;;大学生家庭教师维权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03期

10 张会祥;枫叶;;10岁大学生张p橃镜募医獭捌健盵J];家庭与家教;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莉;赵永红;;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归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谢春艳;;民族地区大学生SCL-90评定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毛荣建;;听障大学生的越轨行为现状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陶宇;;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磊琼;王敬群;;家庭背景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普丽春;;云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胡雅梅;;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诗达;;教育培训制度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因素分析[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陈国敏;;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关怀,提高成人高校德育实效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田屹;周虹;王军武;;当前远程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廉世民 本报记者 冯爱君;希望田野的新希望[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2 古品;阿坝电大推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阿坝日报;2006年

3 朱元洁 崔彦玲;家教市场催生“保姆型家教”[N];常州日报;2007年

4 马晓鸣 黄云霞;石阡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贵州日报;2005年

5 记者 李林岩;抓好农村人才培养[N];吉林日报;2005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李奎;培训班抢了大学生家教饭碗[N];成都日报;2005年

7 施芳;“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顺利实施[N];人民日报;2004年

8 记者 董志伟 通讯员 郭俊玲;社区老人争当“科普大学生”[N];秦皇岛日报;2006年

9 陈茹冰;“助残日”600岗位迎接残疾人大学生[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10 于丹 丁茸茸;家教为啥握不住市场的手?[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雅梅;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覃智;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3 许丽伟;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毕丹;大学生亲子冲突的一般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曹微;大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宋欣欣;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7 张丽;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结构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8 刘红;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9 乔昆;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裴雅琦;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67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867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2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