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开放远程学习质量保障实践
本文选题:东南亚国家 + 开放远程学习 ; 参考:《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摘要】:东南亚国家开放远程院校主要包括11所巨型大学,其学习质量保障主要围绕质量保障组织结构、质量保障政策与条例、质量保障活动目的、质量保障方法、质量保障主要机构和质量保障标准等方面展开。不同国家和地区开放远程大学质量保障的实施案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研究国际远程教育质量保障具有重要的启发。
[Abstract]:The open distance universities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mainly include 11 giant universities. Their study quality assurance mainly revolves aroun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assuranc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he purpose of quality assurance activities, and quality assurance methods. Quality assurance of the main institutions and quality assurance standards and so on. The implementation cases of quality assurance of open distance universiti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s important inspiration for the study of quality assurance of international distanc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地区开放学习中心;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7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新;;东南亚开放远程学习[J];学园;2009年06期
2 杨世华;战后东南亚国家民主与发展的历史考察[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贺圣达;;面向21世纪的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经济技术合作[J];未来与发展;1997年03期
4 朱海辉;;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启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曹云华;;美国与东盟:重度“蜜月”?[J];世界知识;2003年04期
6 迟筱娟;;东南亚汉语培训市场发展的挑战和创新[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汪爱平;赵杰帅;;浅谈东南亚国家传统节日的变化——以缅甸为例[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10期
8 何火萍;;冷战后日本与东南亚合作的地缘战略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庆四;;中美软实力外交比较研究:以东南亚地区为例[J];教学与研究;2009年03期
10 游丽金;王如明;;气候及其变化对东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J];地理教育;201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明辉;;战后东南亚国家排华原因之分析[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马克烈;;南洋华人植根于当地社会的历史基础[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3 于晓晶;;有关东南亚的音乐人类学研究[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孙英龙;;东南亚华文报的中国情结[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陆芸;;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历史回顾和展望[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茂林;郑伟军;何云昆;段玉云;李先平;罗向前;;面向东南亚的马铃薯品种选育和云南高原脱毒种薯生产技术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21世纪初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南向互利合作战略——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生产力发展研究总报告[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8 ;中国摩企在东南亚的跨国经营之路[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9 刘晓炜;张慧;;谈企业对东南亚投资与贸易法律风险的应对[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章嘉琳;;美国对付中国崛起的“对冲”战略[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军;东南亚国家加速装备采购步伐[N];解放军报;2004年
2 李云鹏 乐彬;东南亚测量师协会理事会会议在昆明举行[N];中国测绘报;2006年
3 刘国光 吕文 郑永祥;山东轮胎企业抢滩东南亚种植业[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卢山;东南亚反恐 美国“药”不灵[N];文汇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晴颖;MIFW时刻:趣味方程式[N];中国服饰报;2009年
6 文言;中国企业投资东盟:了解才能抓住商机[N];中国贸易报;2006年
7 ;引发东南亚大部分货币受挫[N];汕头日报;2006年
8 商妍;国际鞋业巨头纷纷转出中国[N];中国特产报;2008年
9 晓敏;日元贬值引起东南亚国家忧虑[N];工人日报;2002年
10 邸丹丹;刚“康复”又遭“传染”缺乏免疫是根源[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勤;全球化时代的东南亚经济[D];厦门大学;2005年
2 黄成业;日本、东南亚国家与美国泡沫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4 郭景平;亚洲金融危机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樊潇彦;经济增长与中国宏观投资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赵文华;云南省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蒋国学;越南南河阮氏政权海外贸易研究(1600-1774)[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张斌;李光耀、苏哈托、马哈蒂尔强国政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琦;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稳定[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王书爽;云南中小企业走进东南亚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3 郑思尧;能源安全博弈与地缘政治经济[D];暨南大学;2006年
4 滕雷军;浙江天时国际公司开拓东南亚水务市场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狄斌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吸引FDI相互关系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韦红萍;明朝以来培养东南亚语种人才的道路[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7 黄凤龙;冷战后美国对东南亚安全政策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8 次云波;地缘文化视角下中国对东南亚的文化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阮成忠;东南亚对崛起的中国的看法:安全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张阳;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东南亚汽车业及技术进步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34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03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