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清末民初黑龙江少数民族新式教育述论

发布时间:2018-06-18 08:59

  本文选题:清末民初 + 黑龙江 ; 参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01期


【摘要】:清末民初 ,黑龙江少数民族的新式教育蓬勃兴起。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黑龙江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 ,而且在边疆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形之下 ,有巩固国防、共御外侮的意义存焉。本文探讨了黑龙江少数民族新式教育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 ,剖析了黑龙江少数民族新式教育的意义及其发展的不足。其中所反映出的新式教育的推广、普及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固守边疆的作用与意义 ,于今仍有借鉴作用。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new education of the Heilongjiang ethnic minorities flourished. This not only improves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the various ethnic minorities in Heilongjiang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also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olidating national defense and resisting foreign aggress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deepening crisis in the border area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ason and course of the rise of new-style education for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new-style education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Heilongjiang and its deficiency in development.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new education reflected in it is still usefu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quality and the adherence to the frontier.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分类号】:G759.29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云;程德全在黑龙江的筹蒙改制政策[D];内蒙古大学;2006年

2 郑南;周树模在黑龙江的内政改革与外交活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淑琴;清末直隶新式教育述论[J];河北学刊;1988年03期

2 蕲阳侠;清末新政时期办学经费来源及其性质初探[J];教育与经济;1989年03期

3 张峥嵘;吴江新式教育的奠基人金松岑[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4 陈静;;近代中日教育得失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5 胡相峰,汪静溪;留学生与中国的新式教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6 陆发春;晚清中央新式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沿革[J];安徽史学;1996年03期

7 杨益茂;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J];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8 马明良;回族、撒拉族近现代新式教育及其经验教训[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6年02期

9 马明良;;回族、撒拉族近现代新式教育及其经验教训[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王奇生;开新式教育之先河———近现代留学生对中国教育的影响[J];神州学人;199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杜厚权;;论辛亥革命前黔西南地区思想文化教育的转变及作用[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2 郑起东;;近代华北的乡村教育[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魏光奇;;国民政府人事制度与新地方精英阶层的形成[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胡大宇;;中国海军的摇篮——桐梓海军学校是福建船政的延续与发展[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5 梁吉生;;从视学黔中到创办南开——论贵州近代教育的先驱者严修[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6 赵利栋;;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学堂与士绅阶层[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7 赵利栋;;新政、教育与地方社会的变迁——以1904年无锡毁学案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俊七;现代教育的“试验田”[N];人民政协报;2001年

2 傅莹;中国现代文学基本理论的发轫及检讨[N];文艺报;2001年

3 来新夏;严修与《严修日记》[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张艳国;如何评价晚年康有为[N];光明日报;2003年

5 闫广芬 张立彬;近代商人与近代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6 袁淑萍;显赫家族的峥嵘百年[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我看儿童“读经热”[N];福建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孟汤 实习生 张健;科举废止前后[N];南方周末;2005年

9 沈卫星;伟大的人 伟大的心[N];人民日报;2005年

10 陈友义;试论海外潮人的文化传播对近代潮汕文化嬗变的历史作用[N];汕头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平亮;卷入“大变局”[D];厦门大学;2004年

2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宗刚;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广勇;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郑新华;近代中国教育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关晓红;晚清学部研究[D];中山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本友;由近代上海看“海派教育”的特色及其形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国柱;洋务运动时期新式教育的萌芽与初步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4年

3 刘登秀;清末教育会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王岳夫;民国初创前后长沙私立教育发展述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敖登高娃;戊戌维新时期的教育变革[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方玉芬;清末奖励出身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林羽;困厄中的变迁:清末的新式小学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晓军;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地区新式教育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玉;晚清实业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张三保;清代科举的衰亡与启示[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34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034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a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