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完善聋生的人格素质
本文选题:聋生 + 人际交往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3期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较高的人际智能和自我意识智能能更好地促使个体的自我完善 ,提高个体的人格素质。而周围环境特别是人际环境对这两种智能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 ,从人际关系着手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 ,培养聋职高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使聋生在社会交往中发展个性、完善个性 ,是健全聋生的人格素质 ,促进聋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Abstract]: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holds that higher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and self-consciousness intelligence can better promote individual self-improvement and improve individual personality quality.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level of these two kinds of intelligence. Therefore, starting from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y creating a good interpersonal atmosphere and cultivating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the deaf students, the deaf students can develop their personality and perfect their personality in 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which is to improve the personality quality of the deaf students. The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ea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作者单位】: 杭州聋哑学校
【分类号】:G7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推进创新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张尚兵,张尚武;个性化教育特征与实施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马叔平;致力于建设 学习化社会──北京成人教育回顾与展望[J];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10期
5 纪军;试论大学在成人教育发展中的角色[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12期
6 许建中;教会学生评改作文问对——语文自主学习策略指导举隅[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7 鲁雷;论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潘涌;论全球化与中国教育现代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9 黄伟,谢利民;教学机智:跳荡在教学情境中的燧火[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10 范海荣;学习型社会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余云华;“中学科技活动课”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熊颖;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及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林贵福;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金斌华;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沈书生;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许凯;论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伟;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丽华;利用情感教学优化中学课堂教学管理[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傅红;新世纪高校素质教育以德为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颖;;浅谈耳聋学生特殊心理成因与教学对策[J];学周刊;2011年07期
2 吴秋霞;;聋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1年20期
3 韩璐;于松梅;;生命教育与聋生自我珍视[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4 王斌;王红;;聋生书面语中词序颠倒现象分析及教学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5 杨莉;;如何延长聋校学生语文记忆的长久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5期
6 杨巍;;聋校语文教学策略刍议[J];科技资讯;2011年17期
7 顾爱梅;;培养聋生交往能力 促进社会适应性发展[J];语文学刊;2011年14期
8 付心知;;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思维训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9 许寅虹;;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10 蔡桂香;;浅谈图形在聋生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笑竹;;浅谈对聋生的剪纸教学[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刘金顺;;特校要加强对聋生家长家教的指导[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渔歌子;朱晓兰;;聋生的刺猬心态及其教育诱导[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渔歌子;朱晓兰;;聋生的刺猬心态及其教育诱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晓凡;;人格素质的培养是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课题[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6 吴立平;王彤;刘历秦;;聋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原因危害及对策[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7 张志和;余烈;;聋生情感的特殊性及其教育诱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志和;凌志根;;聋生自我控制的特殊性及自我控制的培养[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志和;凌志根;;聋生自我控制的特殊性及自我控制的培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陈昕陈;;发展聋生语言 提高交往能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毕节地区盲聋哑学校 赵珊;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之我见[N];毕节日报;2009年
2 毕节地区盲聋哑学校 赵珊;加强聋生词语教学 奠定聋生语言基础[N];毕节日报;2009年
3 鹤壁市特殊教育学校 栾雪莲;舞蹈对提升聋生心理素质的影响[N];周口日报;2009年
4 亓振峰;试论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聋生思维发展的作用[N];莱芜日报;2010年
5 梁山特殊教育学校 邹兴桂;重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N];学知报;2010年
6 陶新华;初中聋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N];九江日报;2010年
7 威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明丽;聋生语言沟通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N];毕节日报;2011年
8 黔南州特殊教育学校 唐清毅;强化聋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N];黔南日报;2011年
9 沈一文 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浅谈聋生背诵能力的培养[N];汕尾日报;2011年
10 江都市特殊教育学校 徐来庆 姚冬萍;促进聋生的语言生成[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素红;聋生解决加减文字题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爱青;赌博任务下聋生情感决策特点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亚清;特校聋生离校出走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敏;书面词语和手语图片对聋生语义分类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伟锋;13-15岁聋生与健听学生表象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志强;贵州苗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苗族聋生社会适应行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文超;重听大学生边缘性处境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海平;上海聋哑高中政治课程校本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臧秀贤;分类教学在聋校英语教学中的尝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何维维;论影视资源对中学聋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10 罗琳;聋生对网友约见行为的社会认知加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45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04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