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

发布时间:2018-08-15 18:34
【摘要】:在历史长河中,女性处于受歧视的地位,她们的知识与经验未受到尊重,现有的中国高等教育史方面的著作也未能客观地反映女子所受高等教育的情况。事实上,中国古代确有女子高等教育存在,并且有其独特的施教体系和课程内容。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的觉醒,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开始了其新的发展阶段。
[Abstract]:In the long course of history, women have been discriminated against, thei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have not been respected, and the existing work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have not objectively reflected the situation of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awakening of women, Chinese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has begun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77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澍;从《聊斋志异》中“女强人”形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及伦理思想[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2 姜志燕;张蔚;;论建安悼亡题材的缺失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董常保;;《史记》采《战国策》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周少川;藏书与文化——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周晓陆;秦封泥所见安徽史料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尹兴国;浅论纵横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方铭;;《孔子诗论》第一章文意解[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3 倪豪士;;《史记·晋世家》三个问题初探[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许兆昌;;上古华夏区域国际体系的演变[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5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芸珠;唐代女性与文学的相关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孙强;晚明商业资本的筹集方式、经营机制及信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袁绣柏;近代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路黎;史铁生哲思文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慧斌;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晁天义;文化新综合的一个案例——《抱朴子》巫术溯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肖爱玲;徐州城市历史地理浅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骆志弘;论商周时期的神本主义文化[D];苏州大学;2001年

6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施建军;神仙·游仙诗·曹氏父子[D];郑州大学;2001年

8 梁锡锋;汉代的《诗经》学与政治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9 庄筱玲;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初探[D];厦门大学;2001年

10 霍炬;董仲舒与西汉前期文论理论前提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萍;;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正;;女性主义视野下教师课堂教学中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王华丹;乔良;;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观[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张晓燕;;被困的灵魂——玛丽·特纳悲剧性命运的女性主义解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冯溢;颜晓川;;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罗沙·科德菲尔德[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李春英;;论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嬗变特点及对当代女性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7 雷秀莲;;女性主义视角下歌剧《伤逝》中子君的人物形象分析[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8 魏静;;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读《弗兰肯斯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廖艳嫔;;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国际法中公、私划分规则的审视[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陈少国;;中国近代教会女子高等教育发展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晓红;;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其启迪[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2 张申华;;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惠蓉;单中惠;;男女同校教育大环境下的美国女子学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胡琰;;“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西方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教学民主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何远梅;刘成;;女性主义视野下体育参与机会均等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阎广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7 江丹;;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艾米莉·迪金森与李清照的写意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宋琳;;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本土化探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许薇;;“她者”的困境与拯救——《到灯塔去》中边缘女性莉丽·布里斯科的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 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 范继英;分享机遇 应对挑战 谱写全球化时代女子高等教育新篇章[N];中国妇女报;2009年

2 栖花;揭示现代女性[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白麟;从女性主义视角看OICQ[N];北京科技报;2001年

4 王大凯;在继承与发展中成就无限梦想[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张志鹏;宗教参与国际扫盲活动[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张璐;阴与女性之身[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峰;铁凝:拒绝女性主义视角[N];财经时报;2006年

8 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杨国泰 黄宁;广东“女校现象”引人注目[N];工人日报;2007年

9 顾秀莲;建设妇女教育体系,促进妇女进步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强海燕 华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研究员;妇女教育:从凤毛麟角到迅猛发展[N];南方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学元;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先秦至晚清)[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Kapinga Bernadetha Benjamin;[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杨兰英;教会女子大学在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小梅;女性主义重读乔治·奥威尔[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刘建波;女性主义视角下先秦两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苏云婷;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世界秩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瑞虹;萝斯玛丽·雷德福·鲁塞尔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首国;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武艳艳;中国近代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3 杨岑;二战后英国女子高等教育研究(1945-2007)[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晓红;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历程及存在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捷;美国进步时代的女子高等教育[D];河北大学;2001年

6 罗晓燕;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玉红;《紫色》: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王巍巍;父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D];西北大学;2008年

9 吴静;“老纽约”中的“新女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春辉;评女性主义对传统翻译中二元对立的解读[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5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185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e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