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工作调研——以河南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8-10-25 08:36
【摘要】: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随班就读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了解各地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的情况,对于我们从政策、法制、理论和实践等层面深化和完善随班就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的实验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Abstract]:Studying in class is the main form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disabl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or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class work.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deepen and perfect the mode of studying in class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legal system,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experiment in Henan Province can give us some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
【分类号】:G76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树森;湖北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研究报告[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钱志亮;当今中国特殊教育组织形式之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2期

3 王振德;资源教室的理念与实施[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3期

4 陈云英;国家教委“九五”课题: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效果评估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3期

5 李慧聆,张思堂,覃海琪;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6 周卫,汤盛钦,梅仲孙;上海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调研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7 周文彬,王静;关于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8 凌苏心;中国大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特殊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9 周耿;北京市随班就读综合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10 覃海琪;随班就读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晨;胡国庆;陈梦思;;残疾人体育研究的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王建欣;陈洁敏;;对高校培养特殊体育师资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3 罗琳;;当代教育理念与模式下的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为例[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裴巧灵;李晓菊;;全纳教育研究综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4期

5 金野;;中日两国残疾儿童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孙玉梅;;教育公平视野下特殊教育的走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陈小饮;申仁洪;;试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慕雯雯;;西方特殊教育安置模式的演进对我国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9期

9 袁茵;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理论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甘昭良;;论学前特殊儿童的语言障碍及矫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廖娟;;浅析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侯佑罡;;关于盲校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刘岚;刘福泉;;天津市特殊教育研究的现状、特点与趋势[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钱文;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干预训练:ATI模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袁茵;听觉障碍中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雷江华;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6 连峗;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士博;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婉芬;特殊需要教育视域下聋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美贤;“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帅;我国聋人高等工科教育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7 潘红玲;家庭体育干预对特殊儿童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婕;小学初段随班就读学生语、数课程的调整[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楠;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卫,汤盛钦,梅仲荪;美国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随班就读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1期

2 有宝华;当代特殊教育理念综述[J];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04期

3 马慎毅;;德国的病孩学校[J];现代特殊教育;1994年05期

4 华国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重视超常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1999年06期

5 袁东;;胡适的特殊教育思想[J];现代特殊教育;2000年09期

6 韦小满;;英国的残疾人与全纳性学习[J];现代特殊教育;2001年01期

7 陈云英,,孙绍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1994年03期

8 陈云英;在中国发展全纳性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2期

9 曾有娣;加速式超常儿童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1999年04期

10 佟月华;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1997年03期

2 沈云裳;随班就读工作中如何发挥家长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1995年01期

3 沈明泓;新疆地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设想的一点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7期

4 牛玉柏,刘泽文,田宝;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态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5 邬平川;掌握学习理论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1995年01期

6 彭霞光;;随班就读儿童的课外辅导训练[J];现代特殊教育;1999年11期

7 荣树云;让所有的孩子同在蓝天下成长──西城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稳步发展[J];北京教育;1998年05期

8 于玉东;郑艳霞;王新;;河北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1期

9 彭霞光;培智学校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4期

10 陈云英;全纳教育的元型[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苏秀玲;;全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付莉;;创造条件 回归主流——浅谈随班就读聋儿的幼小衔接[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7 沈克俭;季春萍;;浅谈“智残”学生随班就读中的一些做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8 卿素兰;罗杰;;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系统与评价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蓉;;特殊教育中的随班就读教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周海霞;;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晓蓓;让残疾儿童就学不再有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林泽全;为残疾少儿撑起一片蓝天[N];自贡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正元;让残疾儿童“随班”快乐[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荣肖磊 仝静海;特教学校期待更多支持[N];河北日报;2009年

5 记者 赵正元;北京明年所有区县都将开设特教学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通讯员 李江永;岳普湖县确保残疾人权益[N];喀什日报(汉);2009年

7 记者 刘昊;各区县明年都将拥有特教学校[N];北京日报;2009年

8 李丽龙 记者 童顺鸣;农民工返乡 子女不辍学[N];四川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陶继新 通讯员 吴红玲;随班就读让残疾儿童“零距离”接触义务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记者卢文洁通讯员肖培坚;弱智儿随班就读是“混读”?[N];广州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占宝;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刘庆广;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黄国华;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朱红波;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8 徐辉;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保障体系研究—理论与实践[D];兰州大学;2008年

9 徐胜;智力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黄美贤;“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宏燕;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琳;“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建筑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程辰;上海市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方案运作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郝传萍;北京市随班就读学生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8 刘志丽;随班就读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汤庆华;湖南理工学院特殊需要学生体育教学行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10 张继发;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93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293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8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