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18-11-14 13:27
【摘要】:据悉:农民几十亩地的收成却供养不起一个在城里念高中的学生;放牛娃不上学是放牛娃,上了学还是放牛娃;农民说乡下的孩子"种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这学咱还念个啥"......尽管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随着实现农村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城乡二元结构即将结束的今天,为什么农村的孩子考入高中、大学那么难?回乡或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为什么无一技之长?农村孩子辍学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农村的孩子是否都在农村务农才可以称道?冷静、客观地分析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对策,是当前摆在每个农村、农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要课题,这是使命与责任感使然。本期刊发的李水山的文章(P6)对此做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对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一读。
[Abstract]:It is reported that farmers can not afford dozens of mu of land harvest in the city to study high school students; Farmers said that rural children "farming is not as good as Laozi, chicken than sister-in-law, we also learn wha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past 2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urbaniza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why is it so difficult for rural children to enter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when the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coming to an end? Why do rural youth who return home or work in cities have no skills? What is the ess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rural children dropping out of school? Can all the children in the countryside be praised for working in the countryside? Dispassionately and objectivel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education and formulating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the urgent issues facing every rural and agricultural education workers, which is the result of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Li Shuishan's article (P6), published in this issue, makes a more profound discussion on this issue, which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and is worth reading.
【作者单位】: 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室;
【分类号】:G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先霞;;论社会主义新时期农村教育的创新与改革[J];今日科苑;2007年24期

2 王泽林;;“新农村建设”视野中农民教育的创新[J];社会科学家;2007年03期

3 李水山;;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4年21期

4 汤顺清;刘向荣;;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与对策探讨[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刘尧;;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6期

6 赵春英;;浅析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8年S1期

7 龙德灿;构建农科教结合的农村教育体系[J];理论与改革;2002年06期

8 叶凤刚;;现代农业视角下农民的素质问题及其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9 赵悦;;城市化进程中吉林省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J];当代生态农业;2010年Z1期

10 王学忠;;完善农村教育法律制度 促进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万宝春;;农村环境污染与健康形势分析[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陈态祥;;科学合理规划新农村建设[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杨继富;;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科技需求与对策[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湘;魏泉源;魏秀英;肖俊华;陈晓夫;董仁杰;;农户室内空气污染现状案例分析[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巧玲;;农民环境伦理意识的培育[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6 刘艳华;王家传;;中国农村居民储蓄与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1981-2006年[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贾显维;程静;;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成因及对策[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8 贾鹏生;;南阳市解决农村安全饮水的思路与建议[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马丽斌;赵蕾;;从中国消费城市化、超城市化农村谈起——农村经济发展的另类证明[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10 孟新华;;发展能源林,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短缺问题[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素娅;沧海桑田话收入[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2 实习记者 武苏湘 记者 李沙青 雍明虹;昆明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N];云南日报;2004年

3 记者 高建进;应建立以提升就业能力为主旨的农村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09年

4 京季;家庭交通通讯消费增长快[N];青海日报;2007年

5 刘忠民 本报记者 潘锐 翟劲涛;新农民 新生活 新面貌[N];吉林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边炜;半年人均现金纯收入4105元[N];嘉兴日报;2005年

7 中国人民银行焦作市中心支行 陈曾明;扎实推进农村理财市场发展[N];经济日报;2007年

8 杨世松;刷新“农村城市化”概念[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9 郭真明;用科学人才观指导农村人力资源开发[N];中国人事报;2006年

10 张志宏;盘山百姓生活显著提升[N];盘锦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缉川;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李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55—1983年)[D];浙江大学;2007年

3 林子波;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龙新民;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于娟;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8 吴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舒展;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政府补偿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陶应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玉霞;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姜惠芬;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范良;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傅卫平;湖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樊涛;农村人力资本与劳动力转移关系的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吕昱晨;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耿晔强;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9 彭红艳;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居民集体观和个人观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赵晓歌;萧山农村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31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331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f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