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当代美国家庭学校教育运动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20 18:37
【摘要】:家庭学校教育是当代美国发展迅速 本文综合现有的一些资料首先对家庭学校教育的概念与历史演进作出论述其次重点介绍了美国关于家庭学校教育运动而开展的主要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分析内容
[Abstract]:Home school education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merica. This paper synthesizes some available materials. First, it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home school education. Secondly, it introduces the movement of home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main contents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policy analysis based on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教育系
【分类号】:G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伟强;美国多元办学模式及其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孔圆;王丹;;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况琳;现代教师编制管理改革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5期

3 颜雪梅;家庭学校:家庭教育主体意识的回归——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6期

4 田光成;;民办教育多元化发展的研究[J];中国民办教育研究;2002年Z1期

5 李东影;;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李春燕;;美国磁石学校的发展及启示[J];文教资料;2010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小微;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沈振锋;我国农业大学办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亚萍;美国促进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晓红;转制学校的现状与探索——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韩伏彬;美国特许学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温宁花;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玲;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运动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姜珊珊;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丹;二战后美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沈凌燕;美国特许学校对我国民工子弟学校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闫伟荣;美国家庭学校的研究及其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艳红;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个案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中建;今日美国特许学校[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7期

2 马健生;从特许学校运动看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雪梅;家庭学校:家庭教育主体意识的回归——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6期

2 方梅;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美国家庭[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5期

3 甄丽娜;当代美国“家庭学校”透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尚超;美国“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5 杨萍;挑战公立教育的美国“家庭学校”[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6 刘敬辉;在家里念书上学 与留美博士的越洋对话(21)[J];21世纪;2003年07期

7 罗明东,陈瑶;家庭学校:一种新的教育形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陈志科;;论家庭学校及其应具备的条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4期

9 于泓;金·胡博;;我的家庭学校的回顾与反思[J];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11期

10 陈新宇;美国“家庭学校”运动及其新趋势[J];学科教育;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兴洋;田进;;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政策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洪敏;;紧凑城市理念下的我国土地政策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刘汉德;;食糖供求状况和糖业政策分析[A];2009年第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论文集(2)[C];2009年

4 刘杉;余乐峰;;煤炭企业安全费用新旧会计政策分析[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马昕;丁丽曼;邹萍;李万宝;;我国与美国新药创新及注册的相关政策浅析[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6 廖茂忠;沈红;;教育消费的发展与公共政策的调整[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周念来;汪富贵;;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筹措相关政策分析[A];“发展民生水利 保障饮水安全”论文集[C];2009年

8 周念来;汪富贵;;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筹措相关政策分析[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9 李兴川;;低碳技术创新研究综述与我国低碳技术政策浅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李春成;;价值观与公共政策:政策分析的新领域[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郑颖哲、李菲林 通讯员 东法;家庭学校教育最重要[N];广州日报;2003年

2 吴越;美国流行家庭学校[N];中国妇女报;2004年

3 记者 顾淑龙 实习生 樊昭甫;甘肃省知心家庭学校成立[N];甘肃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姚文滨;家庭学校众人谈[N];江西日报;2003年

5 姚文滨;家庭学校众人谈[N];农民日报;2003年

6 王星;未成年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N];人民政协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王夏斐;“发现之旅”架起家庭学校社会的桥梁[N];杭州日报;2008年

8 康希娥;家庭学校共抓德育[N];西藏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李旭明;提高女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家庭学校要“齐抓共管”[N];长春日报;2005年

10 记者 温红彦;知心家庭学校呵护孩子成长[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许士荣;中国博士后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炳仙;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郭建果;我国风险投资业税收激励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张晓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毅;生态主义视角下的政策分析理论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9 陈德权;我国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政策选择论[D];东北大学;2005年

10 万明国;不完全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栾玉杰;不同利益群体影响下的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俊景;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姜珊珊;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继航;从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危机与出路[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贾欢;美国家庭学校教育质量现状及其保障体系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丽梅;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朱云艳;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之父—约翰·霍尔特家庭学校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周宏芬;对我国小学德育政策(1978—2000)多元视角政策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郭勇;转型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政策的内容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六晓;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88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388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5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