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0 21:42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部地区人口多,同时中部地区农村又是一个人口素质总体不高的地区。人口素质始终是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加强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关键。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plays a more and more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population of the central region is large, and the rural area of the central region is a region with low population quality as a whole. Population quality has always been the decisive factor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innovating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talents have become the key to promote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region.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部地区农村成人教育研究”[BKA050031]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课题“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7JYXM295]
【分类号】:G72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俊辉,谢英亮,张新兵;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教育培训体制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5年26期

2 石金涛,冯羡诗,王莉;管理技能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4期

3 程森成,程建君;防止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8期

4 周宗发;从电力企业职工素质状况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周建东;杜鹏程;;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苏国红,杨善祥;高校教师创造力保持与激励机制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方承武,徐虹;管理理论的演进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王云红;;论新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J];北方经济;2006年12期

9 汤法远;;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及其强化对策——基于执行人员视角的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何世权;论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国利;;媒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模式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孙宁;;浅谈对项目部人才的激励问题[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C];2006年

3 韩静;;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实现机制[A];拓展与深化——全国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京文;;关于我国科技人才的流动与管理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东奇;企业产品创新力形成要素系统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3 叶泽川;新儒学工具性人群关系管理价值观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何见得;人才资源开发有效对策基础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5 吕航;激励与约束——对我国高校业绩津贴分配制度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彭平;评价中心的测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白喜林;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叶庆晖;体育赛事运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9 王勇;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秋连;A海事局人岗匹配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张蓉;广东粤财信托投资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3 徐进;《案例》:SFH公司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励机制变革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4 李志平;《案例》:YD公司——制度创新引导员工培训走出困境[D];暨南大学;2000年

5 王朝梁;美国高等教育投资机制的研究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0年

6 姜志刚;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7 赵亮;企业离职现象研究——IPSH激励机制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8 于珍;中基纺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苏丽;成都市武侯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0年

10 韩春利;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现状分析及运作模式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满堂;;加强基本观点教育 发展学生智能[J];历史教学;1985年02期

2 姜淑卿;刘素英;;对今日工程师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8年02期

3 卢美华;陈传杰;;综合性循环训练理论与方法——对深化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0年04期

4 张康清;;上海市人力资源的发展研究——中国沿海人口经济抽样调查分析[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02期

5 杨荣彦;;人力资源的会计学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6 姚裕群;人力资源素质:最根本的国力[J];中国人才;1996年06期

7 安树芬;对跨世纪人才素质结构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8 周述实;人力资源:东西部地区的比较[J];科学.经济.社会;1996年01期

9 曹裕波;中国科学创新人才的影响因素剖析及改善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1997年05期

10 闻志强,周述实;甘肃农村职教的希望和困惑[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恒;;谈大学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 耿铁群;;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分析及对策[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薛恩坚;李润生;;知识经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关多义;;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5 刘艳芳;刘耀林;;深化教举改革 培养测绘创新人才[A];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C];1999年

6 刘就女;石绢;刘吉虎;;在工程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林雪;;西部大开发必须突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沈国桢;;邓小平创新思想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王文科;;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周世宁;;创新人才的培养[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帆波;是创新人才 就高职聘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张真弼;产学研合作教育怎样了[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李建平 通讯员 蒋宏;着力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李文;科技奖励:为高校科技助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诸美教;高水平的教授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记者 赖红英 通讯员 龙永筑;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奠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山东省龙口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人事局局长 刘衍功;创新人才引进机制[N];中国人事报;2000年

8 袁平;努力开发创新思维[N];工人日报;2000年

9 余远辉;为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提供人才支撑[N];广西日报;2000年

10 ;创新人才是企业最值钱的资产[N];河北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德君;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人力资源竞争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鹏飞;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任新民;云南民族地区的梯度结构与人力资源的梯次开发[D];云南大学;2000年

4 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杨辉;大庆油田人力资源评价与油气资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生;知识经济与企业技术创新[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2 罗海涛;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的制度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年

3 袁青;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投资研究——兼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D];长安大学;2000年

4 李冲;理工科大学创新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刘安君;初中生物教材(动物)调查分析与改革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王晓霞;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庄芮;90年代美国经济中的通胀和失业[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姜艳萍;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詹祖权;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潘汉红;创新素质培养与中学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38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438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5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