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美国的职称评聘机制
发布时间:2019-12-04 14:36
【摘要】:正 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州立大学学习、生活,实地接触了美国教师和美国人的职称评聘机制,结合自己平时所从事的干部人事工作进行思考,认为就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发挥其人才价值和功能上,美国人的职称评聘确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本文编号:256965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在保证质量上下功夫 努力做好职称改革工作[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任德新;;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素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顾晓昕;职称评审更重业绩能力[N];连云港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付清;职称评审如何才能公平公正[N];深圳特区报;2009年
3 记者 郑阳洋;嵩明职称评审现场考“手艺”[N];昆明日报;2010年
4 记者 魏东柱;2010年度我市职称评审工作圆满结束[N];开封日报;2011年
5 记者 王海英;我区培训用得上留得住土专家[N];宁夏日报;2009年
6 李红军;职称评审“区别对待”彰显务实与理性[N];山西科技报;2004年
7 牟刚 记者 吴冰凌;我州中级职称评审改革初步完成[N];阿坝日报;2006年
8 沈荣华;职称外语考试改革不能羞羞答答[N];文汇报;2007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刘思远 实习生 曹子龙;今年职称评审已启动[N];衡阳日报;2006年
10 记者 郑勇军;外语成绩不得低于55分[N];烟台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2569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56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