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国际扫盲趋势及其内涵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07-02 02:02

  本文关键词:国际扫盲趋势及其内涵的新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根据国际扫盲教育的历史演进及其内涵的发展,把扫盲分为基础性扫盲、功能性扫盲和文化性扫盲三种,在总结和分析扫盲三个阶段的共同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性扫盲"的概念,对当前国际扫盲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从扫盲目的和评价标准、扫盲主体和对象、扫盲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说明,提出了发展性扫盲的四个特点:基础性、动态性、终身性和全民性。
【作者单位】: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扫盲趋势 内涵 发展性扫盲 新发展 扫盲教育 评价标准 功能性 文化性 基本的 三个阶段
【分类号】:G722
【正文快照】: 扫盲教育是人们的一项基本受教育权,是其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它“开启了人们可持续学习和生活的大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数据,2000年世界上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人口约有8亿,这意味着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缺乏最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国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欧本谷,刘义兵;中国扫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国扫盲课程改革研讨会综述[J];成人教育;2000年Z2期

2 姚远峰;;国际扫盲教育的演进与问题诉求——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参与为例[J];成人教育;2007年06期

3 董娟;;全国扫盲教育教材开发交流研讨会综述[J];成人教育;2007年12期

4 刘莉;;从“功能性文盲”和“现代文盲”看继续教育[J];继续工程教育;1999年03期

5 王强;;21世纪初期世界扫盲教育的走向——《联合国扫盲十年计划》述要[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12期

6 蒋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扫盲教育的政策与实践[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钟启泉;国际通行的扫盲概念与扫盲的现代课题——“新扫盲论”研究(之三)[J];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03期

8 欧本谷;我国扫盲标准的演变及其特点[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9 王强;;全民教育背景下的扫盲教育:内涵与发展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学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支依靠力量[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朱鹏;;全球扫盲教育的开展为何如此艰难?[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06期

3 滕星;张霜;海路;;对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扫盲教育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4 欧本谷;扫盲后继续教育的质量保障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本谷;;中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扫盲教育改革研究[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云;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真莉;德昂族妇女扫盲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胡亚军;政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扫盲[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许建华;1949-1957年河南职工业余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刘晓娟;甘肃农村青壮年扫盲教育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欧阳御贤;1949-1956年武汉扫盲运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邢秀兰;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张磊;民族地区扫盲后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小波;从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到全纳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小禾;谢兰荣;;论核心课程内涵的新发展[J];前沿;2006年12期

2 陆桂芹,奕德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3 欧本谷;我国扫盲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势[J];成人教育;1998年04期

4 薛岩松,郝海青;对高等教育产业化内涵的思考[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王超英;试析素质教育的内涵[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佘亦琼;发展中国家的扫盲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0年05期

7 余逸群;发展中国家的扫盲教育[J];百科知识;1995年08期

8 续润华,杨新稳,李志英;发展中国家扫盲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9 陈振宇;体育的文化内涵简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吴建珍;创新教育小议[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熹华;;压力焊技术新发展[A];与时俱进 追求卓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四十周年、中国焊接协会十五周年纪念文集[C];2002年

2 牟翔;;二十一世纪都市人类学的新发展[A];“21世纪都市可持续发展暨纪念中国人类学百年”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张岳鹏;;国际自动化的新发展(摘要)[A];MICONEX2002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技术发展学术大会会议指南[C];2002年

4 王士政;杜逸鸣;;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内涵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淑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6 邢晓丽;;治国方略的新发展[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7 冯竹荪;;气动领域的新发展[A];液压气动密封行业信息专刊汇编第二卷[C];2003年

8 谢继石;;试论“贵州模式”的新发展[A];纪念邓小平《利用国外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二十周年征文集[C];2003年

9 邓文和;张炎;;“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1年年会交流论文[C];2001年

10 张家阔;;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私营经济思想的新发展[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N];济宁日报;2005年

2 记者苏敏;州直多措并举开展扫盲教育[N];伊犁日报(汉);2009年

3 记者 盛瑜 通讯员 王勇;鄯善县扫盲教育把好三道关[N];吐鲁番报(汉);2009年

4 通讯员 袁伟 方琦;扫盲教育成效显著[N];喀什日报(汉);2008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华雪;高新发展前三季度亏损6500万[N];证券时报;2007年

6 侯爱芳;东台培训又有新发展[N];江苏科技报;2004年

7 郭红霞;国际扫盲教育在变化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许秀丽;实现新发展 要有新作为[N];威海日报;2006年

9 记者 姜伟;城建工作在新发展中要有新作为[N];威海日报;2006年

10 郭本玉邋刘朋 孙林;“夜经济”助推和平新发展[N];淄博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2 韩大梅;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3 武长海;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马云;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东风;1990年代以来苏州城市空间发展[D];东南大学;2006年

6 马效义;新创文字在文化变迁中的功能与意义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赵伟;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和运用的新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张娟;循环硬化材料高温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的本构描述及其有限元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红超;行政文明的内涵与内容体系初探[D];武汉大学;2005年

2 赵丽娜;宪政内涵及其构建途径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3 史蕾;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及其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刘军;论国际统一战线的新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廖大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翁春萌;产品设计融入人文精神的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张琦;论诈骗罪的内涵和外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黄晓燕;关于无形资产领域继个焦点问题的探讨[D];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

9 隋丽霞;新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继红;从法律解释的内涵论我国法律解释体制[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扫盲趋势及其内涵的新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508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9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