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中国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16:19

  本文关键词:中国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地区 教育行政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


【摘要】:本文的民族地区特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民族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民族地区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领域,其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是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直接的工具和机制,是民族地区教育资源效益的决定因素。本文综合运用行政学、法学、教育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民族地区的教育行政制度。 论文包括绪论在内共有8章,另有1篇结语。全文可分为5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绪论”。绪论主要是对选题的依据,研究主题的主要内容、出发点和意义,相关的基本概念,相关研究状况,研究方法、思路和论文的逻辑结构作简要的介绍。这一部分还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说明其在本文研究中的应用。这一部分既是对论文内容总括的介绍,也是论文的准备部分。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中国民族地区的国情与教育”,本章分三个方面介绍中国民族地区的概况,目的是将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置于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考察。根据它们与教育问题的关系,由远而近、由外围及核心地分析,逐步逼近本文研究的主题,提出新时期民族地区教育行政的主要任务。第二部分是论文的过渡部分。 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民族地区教育行政的制度环境”、第四章“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安排的现状”、第五章“民族地区教育行
【关键词】:民族地区 教育行政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759.2
【目录】:
  • 中文摘要2-5
  • 英文摘要5-20
  • 第一章 绪论20-47
  •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与本文研究20-28
  • 一、“制度”的概念与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的特殊性20-24
  • 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本文研究中的运用24-28
  • 第二节 研究主题的主要内容、出发点及意义28-32
  • 一、研究主题的主要内容28-30
  • 二、研究的出发点30-31
  • 三、研究的意义31-32
  • 第三节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及阐释32-37
  • 一、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教育32-34
  • 二、行政、教育行政34-36
  • 三、行政制度、教育行政制度36-37
  • 四、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37
  • 第四节 相关研究状况简述37-43
  • 一、他人的研究37-42
  • 二、本人的前期研究42-43
  •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结构框架和创新点43-47
  • 一、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应用43-44
  • 二、论文的研究框架44-45
  •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45-47
  • 第二章 中国民族地区的国情与教育47-72
  • 第一节 民族地区概况47-58
  • 一、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47-50
  • 二、经济特征50-52
  • 三、社会特征52-58
  • 第二节 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改革与发展58-61
  • 一、民族地区的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58-59
  • 二、民族地区的改革与发展中的新问题59-61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民族地区教育61-69
  • 一、教育事业规模和质量的发展61-62
  • 二、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62-64
  • 三、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64-69
  • 第四节 民族地区国情与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69-72
  • 一、从静态的角度看国情对教育行政制度的影响69-70
  • 二、从动态的角度看国情对教育行政制度的影响70
  • 三、新时期对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的要求70-72
  • 第三章 民族地区教育行政的制度环境72-86
  • 第一节 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环境概述72-77
  • 一、宪法72-73
  •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73-75
  • 三、立法法75-76
  • 四、教育法律76-77
  • 第二节 教育行政制度环境特点分析77-81
  • 一、“民族法”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特点78
  • 二、民族地区立法方面的特殊权限78-80
  • 三、“民族法”中“教育法律”的特点80-81
  • 第三节 教育行政制度环境的优势和存在问题81-86
  • 一、制度环境的优势82-83
  • 二、制度环境存在的问题83-86
  • 第四章 民族地区教育行政的制度安排的现状86-116
  • 第一节 直接涉及民族地区教育的国家政策86-93
  • 一、相关政策的概述86-90
  • 二、相关政策特点分析90-93
  • 第二节 民族地区的地方教育法规93-111
  • 一、民族地区地方教育法规概述93-108
  • 二、民族地区地方教育法规特点分析108-111
  • 第三节 教育行政制度安排的特点分析111-116
  • 一、各层次的行政管理制度规范发展不平衡111-112
  • 二、地方教育法规的“两大块”结构112
  • 三、制度安排的优势与缺陷112-116
  • 第五章 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的实施机制116-131
  •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制度的实施机制116-117
  • 一、组织机构与机制116-117
  • 二、组织机构与制度117
  • 第二节 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的实施机制概述117-125
  • 一、教育行政制度实施机制的主要部分118-119
  • 二、教育行政系统中的特殊保障机制119-122
  • 三、民委系统中的特殊保障机制122-125
  • 第三节 教育行政制度实施机制的特点125-126
  • 一、实施机制的基本方面与一般地区相同125-126
  • 二、教育的外部和内部存在特殊的保障机制126
  • 第四节 教育行政制度实施机制存在的问题126-131
  • 一、外部特殊保障机制的不足之处127-128
  • 二、内部特殊保障机制的不足之处128-130
  • 三、两个行政系统教育职能的协调问题130-131
  • 第六章 民族学校系统与教育行政制度131-162
  • 第一节 民族学校系统概述131-140
  • 一、民族学校系统的沿革131-135
  • 二、民族学校系统的特点135-139
  • 三、民族学校系统的作用与意义139-140
  • 第二节 与民族学校系统相关的教育行政制度140-154
  • 一、全国统一学制框架内的制度安排140-143
  • 二、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概述143-154
  • 第三节 与民族学校系统相关的管理制度分析154-162
  • 一、相关管理制度对民族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意义154-155
  • 二、相关的管理制度的特点155-159
  • 三、相关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159-162
  • 第七章 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的安排、变迁与创新(一)162-190
  • 第一节 制度安排、变迁和创新的概述162-169
  • 一、制度安排、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概念162-164
  • 二、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原因和动力164-167
  • 三、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167-169
  • 第二节 教育行政制度变迁与创新的模式169-175
  • 一、制度变迁与创新的方式分类169-170
  • 二、制度变迁方式的相机组合模式170-172
  • 三、制度变迁方式组合模式与制度变迁任务、目标的关系172-175
  • 第三节 教育行政制度变迁与创新的任务和目标175-190
  • 一、影响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因素175-181
  • 二、制度变迁与创新的任务181-185
  • 三、制度变迁与创新的目标185-190
  • 第八章 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的安排、变迁与创新(二)190-229
  • 第一节 教育行政制度环境的安排、变迁和创新190-197
  • 一、制度环境的安排、变迁与创新的指导思想190-191
  • 二、制度环境的安排、变迁与创新的意见和建议191-197
  • 第二节 教育行政制度安排的安排、变迁与创新197-211
  • 一、制度安排的安排、变迁与创新的指导思想197-200
  • 二、制度安排的安排、变迁与创新的意见和建议200-211
  • 第三节 教育行政制度实施机制的安排、变迁与创新211-222
  • 一、实施机制的安排、变迁与创新的指导思想211-212
  • 二、实施机制的安排、变迁与创新的意见和建议212-222
  • 第四节 与民族学校相关的制度的安排、变迁与创新222-229
  • 一、相关制度的安排、变迁与创新的指导思想222-223
  • 二、相关制度的安排、变迁与创新的意见和建议223-229
  • 结语229-233
  • 参考文献233-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目录243-245
  • 后记245-248
  • 作者声明2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伟;扩大消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J];前沿;1999年12期

2 王国勇;论民族地区的民主政治建设[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4期

3 张协堂;;发展农业经济的几个问题——湖南民族地区农村调查琐谈[J];中国民族;1982年01期

4 峭卉;;《缠足》与《涉险》[J];中国民族;1985年12期

5 罗延华;浅谈我省贫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01期

6 符声贵;对民族学院发展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7 梁志德;联系民族地区实际 开展社会科学研究[J];天府新论;1990年03期

8 文一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建设[J];民族论坛;1990年02期

9 潘正才;如何做好民族地区的宣传工作[J];贵州社会科学;1991年10期

10 罗发辉;略论甘肃民族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的几个问题[J];社科纵横;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贤惠;;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A];贵州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9年

2 吴秀荣;蒙锡廷;;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兴旺[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3 王芳恒;;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对策和设想[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4 黄东英;;民族地区的新闻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杨一星;;民族地区城镇化问题初探[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6 普同金;;对民族地区提供国家帮助的政策战略[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晓鹰;陈光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和机遇——生态移民和城镇化推进[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王红梅;;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内在矛盾及实现矛盾转化的意义[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9 伍海峰;;民族地区推进电子政务的难点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龙威;李红婷;;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与变革——基于湖南省17个民族县市区教育数据的分析[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瑛 张海荣;切实推动民族地区实现跨式发展[N];民主协商报;2006年

2 记者 尹晓华 陶然 实习生 闫新宇;明年民族地区尽享“两免一补”[N];四川日报;2006年

3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左振哲;积极开发民族地区女性人力资源[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廖大康 本报记者 尹瑶;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N];乐山日报;2008年

5 记者 韦轶柳 实习生 王秋香;着力解决事关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N];广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袁飞;将甘孜州作为整体贫困地区由国家给予扶持[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7 记者 罗荀;民族地区财政收入55年增长335倍[N];中国财经报;2009年

8 南宁日报社 谢鸿桂;加快打造民族地区主流网络新媒体[N];广西日报;2009年

9 李永玖;寿光创建全国少数民族帮扶基地[N];联合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罗藏 吴彬;扶持发展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业[N];青海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启富;中国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稽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郑友强;经济转型过程中民族地区政府作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小平;国家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波尾效应和红利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吴琼;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族协调发展[D];新疆大学;2010年

6 安晓镜;民族地区初中阶段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鄢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张爱琴;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与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吴爱华;社会发展与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艳艳;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芳;民族经济政策对民族地区企业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纪年;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卢贵子;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才发展战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郑奇勋;民族地区法律信仰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李塔娜;规范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刘伟;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廉政文化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王红利;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马英花;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和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姚静;民族地区财政管理体制研究[D];内蒙古财经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754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754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e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