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态度调查及思考
本文关键词:双语态度调查及思考
【摘要】:文章以双语态度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在我国社会环境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通用语汉语和本民族语的双语态度。笔者在2006年春到中央民族大学进行了田野调查。以2004级在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中抽取了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了细致的调查。最后共获得475个有效样本作为统计依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少数民族被调查者有积极正面的双语态度。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工具型双语态度 融合型双语态度 汉语国际化
【分类号】:G759.2;H09
【正文快照】: 一引言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当今世界日趋便捷的交流加速了各种文化的交融碰撞。这样的社会背景使得语言使用个体需要学习更多的语言来满足日渐频繁的国际国内交流。语言使用者如何看待与自身关系密切的各种语言资源,即语言态度,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邬美丽;;语言态度研究述评[J];满语研究;2005年02期
2 王远新;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满语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桃;安康方言的变异现象[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李正娜,李文珠;青少年称谓语性别比较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姜丽蓉,韩丽霞;英汉称呼语中折射出的文化内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冯丽云;《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陈走明;中国英语的合理性及其存在意义[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王道英,辜向东;论言后行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朱庆;;称呼语的人际功能与翻译策略[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曾玉萍;郑社养;;英汉亲属语称谓的文化内涵比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潘明霞;英汉亲属称谓对比[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伯利;中国式英语:变体透视[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沈婉娟;;外贸英语函电的语域及其写作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林祈;;话轮分析——推销员与潜在顾客的交流对销售结果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予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王远新;;语言调查中的语言态度问题[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2 刘国辉;英汉请求策略理论与实证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卫国;双语学与新疆双语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8 张雪;对话体语篇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满祥;澳门黑社会秘密语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李芳;论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言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杨晓梅;会话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建华;英汉呼语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5 林峰;英汉恭维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任庆梅;语域理论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7 汪文格;矛盾修辞中的对立与统一及其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1年
8 徐敏;英语中的性别岐视[D];湖南大学;2001年
9 李英子;日、美、中三国朝鲜族双语使用情况比较分析[D];延边大学;2001年
10 符红云;中国英语及其层级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邬美丽;;双语态度调查及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809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80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