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唐宋家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02:27

  本文关键词:唐宋家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唐宋 家训 研究


【摘要】: 家训是家中长者垂训后代子孙如何为人处世的训诫。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截取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唐宋时期,,运用文献法、量化分析法、个案分析法与比较法,综合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方法进行断代研究。通过对唐宋家训的量化分析,得出唐宋家训训主多为士大夫阶层,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散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教育子孙“修身、齐家、治国”为终极目标,其思想体现了儒家的伦理、教育、应世、人文关怀等内容。文章探究了唐宋家训的传播方式,得出唐宋家训是由上而下发展,从下而上繁荣的演进模式。文章分析了唐宋家训的时代特色,得出唐宋家训形成了更多更全面的家训著作群、出现大量理财制用的经济思想观念、开明平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训喻方式获得了发展等特点。本文还通过对唐宋家训和国外家训的对比研究,得出中国家训反映出的是封建专制保守的轨迹和儒家思想的烙印,而欧美家训则体现了西方自由、民主的气息和法制化的趋向。文章总结出唐宋家训具有巩固封建统治和加速儒学社会化两大社会功能,也存在封建性、保守性、重农轻商观念和功利主义思想等局限性。最后文章借鉴唐宋家训积极合理成分,对现代家庭教育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唐宋 家训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23.1;G78
【目录】:
  • 内容提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15
  • 第1章 绪论15-37
  • 1.1 “家训”的定义15-17
  • 1.2 学术史回顾17-24
  • 1.3 学术意义及学术创新24-26
  • 1.4 资料来源26-34
  • 1.4.1 唐代家训资料27-29
  • 1.4.2 宋代家训资料29-34
  • 1.5 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34-37
  • 第2章 唐宋家训发展繁荣的背景37-54
  • 2.1 唐宋经济制度变迁,新经济力量代表的产生37-39
  • 2.1.1 私有制的发展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37-38
  • 2.1.2 新经济力量代表的出现38-39
  • 2.2 社会阶层和家庭组织结构的变化39-44
  • 2.2.1 门阀制及其在唐宋的衰亡39-42
  • 2.2.2 小家庭人口的增加,大家族家庭的发展42-44
  • 2.3 儒学的复兴和学校教育事业的繁荣44-49
  • 2.3.1 儒家传统文化的整合创新44-46
  • 2.3.2 文化教育的改革与发展46-49
  • 2.4 科举制度的兴盛和发展49-54
  • 2.4.1 科举制度弘扬儒学思想和家训在传播儒学思想的特殊作用相契合49-51
  • 2.4.2 科举制度扩大取士范围和家训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相适应51-52
  • 2.4.3 科举制度能够有效的巩固封建统治和家训维护家族、家庭管理的目的相一致52-54
  • 第3章 唐宋家训内容梳理及量化分析54-69
  • 3.1 唐宋家训内容梳理54-60
  • 3.2 唐宋家训的量化分析及结论60-69
  • 3.2.1 对唐宋家训内容的量化分析60-62
  • 3.2.2 唐宋家训体裁的量化分析62-65
  • 3.2.3 对唐宋家训作者身份地位的量化分析65-66
  • 3.2.4 对唐宋家训作者的写作目的量化分析66
  • 3.2.5 对唐宋家训作者教育对象发展情况的量化分析66-69
  • 第4章 唐宋家训思想研究69-103
  • 4.1 帝王思想69-77
  • 4.1.1 克己修身思想——帝王德行修养之要求69-71
  • 4.1.2 治国安邦思想——《帝范》之诫条71-75
  • 4.1.3 倡俭戒奢与亲政任贤——宋代的帝王思想75-77
  • 4.2 伦理思想77-85
  • 4.2.1 “孝”、“忠”思想77-82
  • 4.2.2 “和”、“顺”思想82-84
  • 4.2.3 守“礼”思想84-85
  • 4.3 经济思想85-90
  • 4.3.1 勤劳务农为本85-86
  • 4.3.2 节俭以持家86-87
  • 4.3.3 管理经营家业87-88
  • 4.3.4 理财制用思想88-90
  • 4.4 教育思想90-93
  • 4.4.1 勤学勉学90-91
  • 4.4.2 读圣贤书91-92
  • 4.4.3 女子教育92-93
  • 4.5 应世思想93-99
  • 4.5.1 重视修身93-94
  • 4.5.2 勉励志向94-96
  • 4.5.3 知足常乐96-97
  • 4.5.4 从政为官97-99
  • 4.6 人文思想99-103
  • 第5章 唐宋家训发展演变模式103-124
  • 5.1 唐宋家训由上而下的发展103-115
  • 5.1.1 唐宋“诱导型”的文化垄断为学术的下移创造了宽松的文化条件103-106
  • 5.1.2 家训的理论化、系统化为家训文化由上而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06-110
  • 5.1.3 家国一体的血缘宗法制度为家训文化由上而下发展创造了制度上的保障110-113
  • 5.1.4 印刷术的发展是唐宋家训的由上而下的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113-115
  • 5.2 唐宋家训由下而上的完善115-124
  • 5.2.1 家训的源起决定了其必是一个由下而上的繁荣过程115-117
  • 5.2.2 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是唐宋家训由下而上繁荣的动力117-119
  • 5.2.3 平民化宗法制度的兴盛是家训由下而上的繁荣的平台119-124
  • 第6章 唐宋家训的时代特色124-146
  • 6.1 内容的丰富与创新124-135
  • 6.1.1 贯穿着较为丰富和成熟的儒家伦理思想124-129
  • 6.1.2 出现大量理财制用的经济思想观念129-133
  • 6.1.3 加强了对女子的训诫133-135
  • 6.2 家训体裁灵活多样化135-141
  • 6.2.1 数量众多的专著式家训136-137
  • 6.2.2 诗歌式家训群137-139
  • 6.2.3 其他各种形式的家训139-141
  • 6.3 教育手段丰富和专门化141-146
  • 第7章 唐宋家训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局限性146-171
  • 7.1 唐宋家训的社会功能146-158
  • 7.1.1 唐宋家训巩固了封建统治146-152
  • 7.1.2 唐宋家训加速了儒学的社会化过程152-154
  • 7.1.3 唐宋家训促进家族的发展154-157
  • 7.1.4 保存了大量的家训文献史料157-158
  • 7.2 唐宋家训的历史局限性158-171
  • 7.2.1 唐宋家训的突出局限性是它浓厚的封建性158-165
  • 7.2.2 唐宋家训的保守性165-166
  • 7.2.3 唐代家训包含强烈重农轻商的社会观念166-168
  • 7.2.4 唐宋家训贬低科学,存在不少功利主义思想168-171
  • 第8章 唐宋家训与国外家训比较研究171-196
  • 8.1 唐宋家训与日本家训之比较171-182
  • 8.1.1 唐宋士大夫家训与日本武家家训171-177
  • 8.1.2 唐宋家训与日本的商人家训中的经济思想之比较177-180
  • 8.1.3 唐宋女训与日本女训的比较180-182
  • 8.2 从唐宋家训看中国与欧美家训之比较182-188
  • 8.2.1 强调个性、自我发展与提倡人的社会共性之比较183-184
  • 8.2.2 培养积极外向的性格与内敛中庸的修身处世观之比较184-186
  • 8.2.3 欧美强烈的经济观念与中国理财制用思想之比较186-188
  • 8.3 唐宋家训与国外家训的文化比较观188-196
  • 8.3.1 唐宋家训与日本家训发展轨迹各自不同的原因188-191
  • 8.3.2 唐宋家训与欧美家训所反映的中西人文精神之异趣191-196
  • 第9章 唐宋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196-231
  • 9.1 我国家庭教育概况现状剖析196-199
  • 9.1.1 家庭教育观念重智轻德、重理轻文196-197
  • 9.1.2 教育内容存在功利片面的个人主义教育197-198
  • 9.1.3 教育方法缺乏科学的指导198-199
  • 9.1.4 社会衍生的家庭教育问题199
  • 9.2 唐宋与现代家庭教育的比较199-211
  • 9.2.1 唐宋与现代家庭教育的根本性区别200-203
  • 9.2.2 唐宋与现代家庭教育内容上的不同203-207
  • 9.2.3 唐宋与现代家庭教育方法上的不同207-211
  • 9.3 对唐宋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合理借鉴211-231
  • 9.3.1 对唐宋家训教育内容的借鉴212-224
  • 9.3.2 对唐宋家训教育方法的借鉴224-231
  • 结论231-233
  • 附录: 唐宋家训简介233-310
  • 参考文献310-322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322-323
  • 致谢323-324
  • 个人简历324-325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祥;中国古代劝学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孟祥娟;隋唐京兆韦氏家族文学论考[D];吉林大学;2010年

3 刘欣;宋代家训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健;两宋民间劝孝文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玮娟;从《周礼》看周王室的家庭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迪辉;宋代家训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4 李洁琼;《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教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5 吴祖宏;宋代家训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11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811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f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